——“两板”期货专栏(四)
一、 纤维板产业现状
一是产量高速增长,发展潜力巨大。我国木材纤维板从2001年产量531万立方米,到2010年底,我国木材纤维板生产量达4092万立方米,年均增长率达27%。
二是市场规模适中,价格波动剧烈。2010年我国木材纤维板消费量为3510万立方米,按照近五年来国内历史平均价格1500元/立方米估算,市场规模约在526亿。近年来,受上游原木和尿素等原材料价格影响,纤维板价格波动日益剧烈。
三是产业链条长,市场参与者众多。上游承接木材行业,下游包含家具生产、室内装修和建筑等众多行业,并且价格影响因素众多,短期内价格波动较为频繁,给产业链上的相关贸易商提供了较佳的生存环境。目前,我国木材纤维板生产企业已经超过600家,纤维板的下游家具制造行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在国内纤维板产业集群区周边,集中了大批投资者,充分显示出企业避险需要非常强烈。
四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行业面临重新调整。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现有的600多家纤维板企业大部分自动化程度不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都达不到清洁生产的要求。
二、 胶合板产业现状
一是市场规模适中,可供交割量充足。2012年,我国胶合板产量达到1.4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达20%,直接从业人数约50万,市场总规模达2400亿元。若以胶合板中的细木工板为交易标的计算,2011年产量为2034万立方米,市场总规模接近500亿元,可供交割量充足。
二是行业竞争充分,价格波动频繁。全国有超过1000家胶合板企业,年销售额超过5亿的中型以上规模的企业不足200家,仅占全部胶合板企业数量的20%,下游需求也相对分散,无法构成垄断。胶合板的价格受上游原木和尿素等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2003至2004年间,我国胶合板市场价格大幅下降,最低时下降幅度达42%,2004年以后价格逐步回升,至2006年达到阶段性高点,涨幅达72%。2006年以后价格相对平稳, 2011年起价格再次大幅上涨,全年均价达2056元/立方米,至2012年达到最高的2064元/立方米,创历史新高,涨幅达25%。
三是行业政策明确,不存在制度障碍。2011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后,新增产能均能满足要求,不会成为行业发展的障碍。鉴于木材资源的日渐匮乏,我国调整了人造板出口关税,不鼓励人造板出口。
四是品种标准化程度高,检验方法成熟。我国关于胶合板品种的国家标准共有16项,覆盖了胶合板的生产、产品质量、包装、运输和储存等领域,标准内容全面,这些标准的实施推动了整个行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其中,《细木工板(GB/T 5849 - 2006)》是现货企业普遍参照的国家标准。
五是易于储存,运输形式方便多样。胶合板是木材加工业的制成品,性能稳定,易于储存,存放条件与我所目前交易的PVC、LLDPE等化工产品要求相似。胶合板的贸易半径大概在200公里,公路运输是最主要的方式,占运量的70%;铁路与水路的比例大约为20%和10%。(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