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广告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平安盈”挑战余额宝
  • 玻璃厂家:“玩”玻璃期货尝到了甜头
  • 玻璃行业:这个冬天不太冷
  • 民生银行勾勒直销银行雏形
  •  
    2013年12月5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平安盈”挑战余额宝
    玻璃厂家:“玩”玻璃期货尝到了甜头
    玻璃行业:这个冬天不太冷
    民生银行勾勒直销银行雏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平安盈”挑战余额宝
    2013-12-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金苹苹 徐维强 ○编辑 于勇

      中小银行迎战互联网金融硝烟再起

      ⊙记者 金苹苹 徐维强 ○编辑 于勇

      

      当余额宝风头正劲时,来自中小银行的反击或许将改变其眼下“一家独大”的局面。

      近日,平安银行旗下的理财产品“平安盈”悄然上线,它的类余额宝功能帮银行的活期存款收益坐上了“火箭”,同时亦给了余额宝重重一击。

      

      “平安盈”的星星之火

      尽管此次推出“平安盈”产品较为低调,但记者从平安银行内部了解到,此前平安银行已经与合作方南方基金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磋商和沟通,而其定位也是仿照余额宝而来。

      记者对比发现,两种产品有着非常大的相似度:同样都是定位于互联网,“平安盈”的客户可在网上开立财富e电子账户,通过财富e电子账户购买“平安盈”;同样强调便利性,通过“平安盈”,客户可以将其闲置资金归集起来,而且赎回资金实时到账,从而在不影响资金流动性的条件下,让客户享受到高出活期存款收益多倍的超额收益。此外“平安盈”内资金的转入与转出,均无需任何费用,而且“平安盈”内资金可T+0实时转出使用,还可直接购买基金或理财产品,操作方便;此外余额宝的“草根理财”方式也同样为“平安盈”所用,根据其介绍,将实行“一分钱”起购。

      事实上,早在平安银行之前,业界就曾传出风声,民生银行将携手汇添富基金和招商基金两家基金公司,推出一款新型电子银行卡。据悉,该卡将直接使活期存款对接货币基金、且支持随时取现的功能。而银行的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传统金融业的“大佬”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反击的“星星之火”。

      其实,在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的当下,银行已经开始不断变革。据国元证券在今年9月初发布的研报,多家银行已开始全面升级旗下开放式理财产品,其中开放式T+0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水平提升至4.5%左右,且这类产品除在银行网点销售外,大多数还能通过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方式购买。

      

      市场化过程不可逆

      事实上,尽管面对来自“余额宝们”的冲击,但相对于目前存量仍相当巨大的银行理财市场而言,国内银行业仍有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经验积累,且传统的优势不可能短期内迅速消亡。

      据银监会在今年7月底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资金余额达9.08万亿元,因而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互联网理财当前的规模暂不会对银行业带来太大的冲击。

      但是,“平安盈”的推出,以及民生银行计划推出的新型电子银行卡,其实已经对银行同业的存款业务造成了冲击。“目前活期存款只有0.35%的利息,但是对接货币基金后这个收益将达到活期收益的十几倍,客户的活期存款肯定都会流向这个产品。”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产品经理表示。

      在对其他银行的存款业务造成冲击的同时,平安银行的举措是否会引发其他银行的跟进?在其他银行人士看来,银行目前正处于进退维谷的状态。

      “活期存款是银行获取低成本资金的最大来源,基于活期存款开展的业务,往少了算,银行至少都能赚3个百分点的收益。”上述产品经理表示。

      然而一旦银行放弃活期存款的形式,将大量活期存款转化成为货币基金的形式,那么银行顶多只能赚取一点代销手续费等管理费用。“从目前看,银行代销基金的话,股票基金可以赚约1.5%的申购费,债券基金大约是0.6-0.8%的申购费,而货币基金只能收取管理费用,这部分收益大约在千三、千四的水平。”

      因此,即便银行想开展相关业务,仍要考虑获取资金成本和所赚收益之间的得失。“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是资产增多了,但是资金成本却陡增。”

      所以这项业务的吸引力对于大行而言并不大。拥有众多客户和存款资源的国有大行,“日子”相对好过一些。“只有城商行等小银行可能会做,因为他们存款本来就少,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剑走偏锋也可能获得不错的效果。”某大行个金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在东方证券分析师金麟眼中,“平安盈”的推出,却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一段不可逆过程。“虽然这表面看起来只是存款弱势行抢夺客户存款资源的举动,但是对于其他银行而言,目前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预计开展相关业务银行的客户活期存款规模将大幅提升,其他中小银行也将迅速跟进这块业务。”

      至于不愿跟进的国有大行,金麟称“不做这个业务的结果就是这些银行的存款规模将被不断侵蚀,而且流失的客户将不再回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银行和基金业内人士看来,一旦业务量增大,所谓的随时取现或将有前提条件。据某基金业内人士透露:“虽然现在很多货币基金都可以做到T+0,但是这其中的资金成本,大部分是由基金公司支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