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广告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传统分级基金怎么了——分级基金份额缩减之谜与创新救赎之道
  • IPO来了 债基打新门道你知道吗
  • 弱市投资“固本培元”
  • “两板”市场化程度高 具备开展期货交易的基础条件
  •  
    2013年12月5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传统分级基金怎么了——分级基金份额缩减之谜与创新救赎之道
    IPO来了 债基打新门道你知道吗
    弱市投资“固本培元”
    “两板”市场化程度高 具备开展期货交易的基础条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两板”市场化程度高 具备开展期货交易的基础条件
    2013-12-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两板”期货专栏(六)

      ——“两板”期货专栏(六)

      在我国开展两板期货交易,具有良好的现货市场基础,市场化程度高,价格竞争充分,国家标准在行业中得到广泛认可,检验机构众多,且方法成熟,跨省贸易数量较大,不存在政策障碍。

      一、上市两板期货的市场基础良好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纤维板和胶合板生产国与消费国。据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我国纤维板产量为5554万立方米(合12.2亿张),国内消费4185万立方米(合9.2亿张),进口19万立方米(合418万张),出口370万立方米(合8140万张) ,以2012年全国平均价格1580元/ 立方米计算,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人民币。在纤维板中,拟作为期货交易标的中密度纤维板约占纤维板总产量的90%,产量约5000 立方米,市场规模超过800亿元。2012年,我国胶合板板产量为1.4亿立方米(合30.8亿张),国内消费1.3亿立方米(合28.6亿张),进口147万立方米(合3234万张),出口880万立方米(合1.94亿张) ,以2012年全国平均价格1880元/ 立方米计算,市场规模超过2632亿元人民币。胶合板中,拟作为期货交易标的的细木工板2012年产量为2034万立方米,进口不足5000立方米,出口39万立方米,市场规模接近500亿元人民币。

      根据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共有中密度纤维板生产企业500多家,年产50万立方米以上的企业15家,合计产能超1000万立方米,约2.3亿张,占总产量的20%,不存在垄断。我国纤维板产业处于产能过剩状态,2012年,我国中密度纤维板行业规模企业平均开工率约为80%,生产和贸易企业平均库存约为全国3个月产量。具有一定规模的胶合板生产企业约1000家,约有200余家的年生产力可达到50万张,前十大生产企业的产能为1600万张,占总产量的5%,生产集中度较低,不存在垄断。2012年,我国细木工板行业规模企业平均开工率约为95%,生产和贸易企业平均库存约为全国2个月产量。纤维板和胶合板国内贸易多采用经销商与厂家直销两种模式,比例约为6:4,市场化程度近100%,下游消费企业众多,仅家具行业生产企业就有超6000家,竞争充分,很难形成垄断。

      二、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检验方法成熟

      纤维板生产需要通过机械力实现,品质均一化程度相对较高,国内也一直采用国标GB/T11718作为评判产品品质的通用标准;胶合板生产中,机器拼接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方向,我们所采用的交易标的物----细木工板的国标GB/T5849在行业内也得到普遍执行,两板的标准化程度都很高。针对两板中普遍存在的甲醛释放的问题,强制性国标GB 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中有明确的规定,在行业中执行度也很高。

      三、贸易不存在政策障碍,跨省流通数量较大

      纤维板生产原料属可再生资源,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细木工板施胶量少,符合环保发展的方向,均适应行业科学发展的要求,受国家政策扶持,不存在准入障碍。国内纤维板的主产区和主销区在地域分布上基本重合,已形成华东、华北、华南、西南四大产业集群,其中西南地区产销相对平衡,华北、华东区域供大于求,华南区域存在需求缺口。纤维板贸易以省际流通为主,2012年全国跨省贸易量约为2100万立方米(合4.6亿张),占全国总产量的38%。胶合板的主销区与纤维板相似,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生产集群已逐渐从江浙一带向河北、山东等华北地区转移,2012年,全国跨省贸易的细木工板数量约为600万立方米(合1.3亿张),占全国总产量的30%。在两板跨区运输中,公路、铁路和水运运量占比约占7:2:1。(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