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广告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利率市场化不能靠自贸区“试点”
  • 听闻4G时代的
    敲门声
  • 基金应在新股发行新政下
    更新理念
  • 新一轮金融改革须增强与财政体制改革的协同性
  • 对不起,从现在起本银行开换卡要收费了!
  •  
    2013年12月5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利率市场化不能靠自贸区“试点”
    听闻4G时代的
    敲门声
    基金应在新股发行新政下
    更新理念
    新一轮金融改革须增强与财政体制改革的协同性
    对不起,从现在起本银行开换卡要收费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应在新股发行新政下
    更新理念
    2013-12-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兰 波

      ⊙兰波

      

      沪深股市IPO在暂停一年多后开闸在即,其支撑是证券市场新的制度环境:新股发行将围绕市场化、信息披露与责任追究三大主题展开。作为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基金的角色如何再定位,不仅关系到基金本身的切身利益,更直接影响证券市场投资环境,也关系着基金投资者的参与兴趣度及积极性。

      自从基金开始采取备案制发行以来,基金的供给数量远远超出投资者的需求,抢购基金及以通过比例配售的模式购买基金的现象大为减少。但在基金发行新政下,基金产品开发和设计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基金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创新力度明显不足,特色化不够,基金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在逐步下降,一度出现了数量较多的迷你型基金,有的还面临清盘的命运。

      造成基金这种市场格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基金受制于证券市场的制度环境约束,无法完成创新。诸如在上市公司没有形成良好的现金分红习惯下,开发和设计分红基金的难度较大,盈利空间大大压缩,分红型基金产品生存因此受限。同样,新股发行质量不高,导致基金投资收益受损,也是经常发生的现象,这极大地侵蚀着基金的公信力。由于资本是逐利的,只有与证券市场环境相匹配的基金新品,才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才是基金管理公司所乐意看到的,同时,更是投资者需要的。

      目前,证监会为配合新股发行,正在抓紧推出一系列配套措施,尤其突出的是优先股及差异化的现金分红措施,这为基金开发和设计新品,提供了制度保障,营造了良好的发行环境,有助于通过基金新品,给投资者带来全新的投资回报。

      因此,换个角度看,新股发行影响的不仅是IPO公司,更影响着市场各类投资者的投资观念和思路,尤其是基金产品,应在新股发行新政下,及时调整自身的产品发行理念,才能更好地得到投资者认可,做强做大基金产品规模,给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收益预期。

      其实,新股发行新政给基金带来的理念更新,远不止上市公司的差异化现金分红,与基金产品对IPO公司的理性参与度、价值认可度、估值体系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说得更透彻点,证券市场的新制度环境为基金新产品的设计和相关服务开辟了新的天地。

      首先,新股发行新政改变了多年来的打新盈利观。基金等运用募集资金投资IPO公司,不能再仅限于短线操作,通过赚取IPO的价差来完成基金产品的配置,而应从长计议,为此,从参与打新,到退出投资,均应建立相应的考察和评估体系。一言以蔽之,慎重对待打新盈利,树立正确的打新观。作为基金,开发和设计基金新品,要对打新有正确的价值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参与流程,保障打新效益的持续性,以使基金打新模式走出短期盈利的怪圈,立足于基金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

      其次,新股发行新政也在重塑重仓股蓝筹观。通常,每只股票型基金产品在配置投资品种时,都会将主要的资金集中投资于几只蓝筹股,并作为重仓股来管理和运作。走向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将建立新的定价机制和体系,对于蓝筹的股价定位会更加严格。因此,基金在新股开闸后,要重塑重仓股蓝筹股,以围绕IPO公司的成长性,持续的分红能力,尤其是主业竞争力等展开新的估值定位,从而调整和改善股基的投资模式。

      第三,新股发行新政要求梳理和调整基金产品线。这次IPO开闸后,将会带来全新的新股发行监管理念,基金面临的投资风险,就是新股发行市场化的风险。IPO公司的命运,将不再掌握在监管层手里,而更多掌握在投资者手里。面对这样的新环境,基金如何开发和设计符合证券市场发展规律的基金新品,围绕证券市场的各种创新业务活动,如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选择,成了当务之急。

      最后,新股发行新政要求壮大基金的投研力量。基金创新离不开投研,投研成就基金的未来。投资者投资基金产品,主要是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基金产品的能力。而为投资者提供持续的基金产品净值增长,需要强大的投研力量来有效支撑。

      (作者系资深市场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