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地下”截然不同。
上海地铁二号线,浦东世纪公园站,贴有黄色标识“手机钱包”的闸机入口,几乎无人拿着手机去刷卡通过。因为,刷过的人都知道,手机刷不了。
而就在地铁站的上面,有一家全家便利店。忙碌的收银员对于是否可以用手机支付的询问,一边忙碌,一边指着POS机,说“靠近那”,一秒钟内买单成功……
这样的手机支付“地上地下”截然不同的境遇即将过去,近场支付产业的春天越走越近。
近日,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副总经理单长胜向上证报记者表示:“如果支持NFC的SIM卡到达1000万,那么NFC近场支付就会出现转折。”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各方面积极推进,移动近场支付产业有望迎来井喷。
⊙记者 颜剑 ○编辑 枫林
三大运营商有望齐聚银联TSM平台
TSM平台是移动支付产业的基础平台,承担着各类卡应用的审核等重要功能。也就说,该平台能让你的手机SIM卡变身银行卡、公交卡、社保卡等
“中国电信很快将与中国银联签署协议,接入银联的TSM平台。预计中国联通也会跟进。”据一位通信业内人士透露,今年2月,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TSM平台已实现对接。
该人士表示,如果三大运营商全部接入中国银联TSM平台,将成为移动支付产业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这意味着,未来支持NFC近场支付的手机终端和SIM卡,或UIM卡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副总经理单长胜表示, TSM平台是移动支付产业的基础平台,承担着各类卡应用的审核等重要功能。“也就说,该平台能让你的手机SIM卡变身银行卡、公交卡、社保卡等。”
今年6月,中国银联正式联合中国移动将基于TSM系统的移动支付平台正式商用,实现金融和通讯行业的首次跨界联网通用。一方面,银行作为应用提供方,将其发卡系统按照统一的接口规范接入银联TSM平台,为用户提供金融应用。
另一方面,运营商作为安全介质(SIM卡)管理方,银联TSM按照统一的移动支付标准,与运营商平台对接,在运营商发行的SIM卡上开辟独立金融安全域,为商业银行、支付机构、行业合作机构等提供应用开通、下载、管理服务。
业内人士称,对银行来说,实现与银联TSM平台对接,一方面可以突破柜面和网点的限制,实现从传统“柜面发卡”向“空中发卡”的转变,通过银联TSM平台将金融应用直接推送至用户手机上,创新发卡和营销模式;另一方面其发行的金融应用与金融IC卡的近场支付标准相同,可以共享IC卡非接受理商户和非接支付终端,避免了重复铺设终端。
而对通信业来说,实现与银联TSM平台对接,则意味着可以实现“一卡多应用”,提升SIM卡利用使用率。通过银联TSM平台,用户可以快速下载银行卡到SIM卡,利用手机随时进行电子现金充值、现场小额快速交易和远程消费,甚至可以充当公交卡、社保卡。
单长胜表示,实际上运营商、卡组织、银行以及其他应用的行业均需要建设其TSM平台,“各方基于国际上统一的标准进行平台搭建,然后依据自己所处行业设计相应的功能模块。再与产业各方进行对接,从而构成一个TSM平台生态圈”。
开放性平台带来的多元化选择
中国银联称,“我们不会去强制一个参与者必须跟我们合作。我们所做的是展示银联所提供的平台价值,由市场去做最终抉择。”
开放性平台背后必然带来的是多元化的市场选择。
目前,通信运营商、银行、卡组织建立了两种合作模式:运营商与银行直接对接;运营商与银联合作,然后与银行对接。
打开中国移动“手机钱包”就会发现,目前中国移动手机钱包的15家合作银行中,绝大部分均为“银联专区”合作银行,也就是通过接入银联TSM平台与中国移动开展业务合作。
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许长智此前曾对记者表示:“银联是一个线下的银行卡集中交换的平台,承载了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重要使命。中移动也不可能跟所有银行一家一家去接,它需要一个综合的平台能把所有的银行接进来。这样中移动对外推广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
他表示,在这个链条中,中移动是一个传统的NFC支付手段的供应方,银联起到了汇集的作用,银行是一个金融产品、结算账户的供给方。“这样,银行接银联、银联接移动,就能快速地把所有的银行拿到这样一个平台上来。这样有利于手机支付产业的发展。”
虽然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对接了TSM平台,而且大多数银行选择先与银联TSM平台对接,再接入中国移动的模式,但中国移动没有放弃与银行直接对接的选项。目前,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手机钱包”背后的TSM系统均采取与银行TSM系统直接对接的模式。
对此,单长胜表示,中国银联尊重产业各方TSM平台对接模式的多种选择, “不过,也有银行是先跟运营商直接对接后,再主动寻求对接我们的TSM平台。”
他认为,这实际上就是TSM平台开放性、多元化发展的一个体现,“我们不会去强制一个参与者必须跟我们合作。我们所做的是展示银联所提供的平台价值,由市场去做最终抉择。可以说,搭建TSM平台是银联适应市场需求,通过业务创新推进市场化转型的一个缩影。”他强调,银联在确保高安全性的基础上,还必须坚持标准和用户体验。
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在“手机钱包”使用某些采用直接对接模式的银行卡建立电子现金账户之时,需要去银行柜台签约,而选用通过银联模式的银行卡建立电子现金账户,则可省去这样一个步骤。业内人士称,多出来一个“柜台签约”步骤,将会使得大多数拥有NFC功能手机和SIM卡的用户放弃使用近场支付,“这就如同网络支付过程中多出来一个跳转页面,会极大损害支付体验一般。”
两种连接模式为何会有这样的不同?支付业界人士称,这是由于银联在搭建TSM平台之时,就预先考虑到了PBOC的金融应用标准,与运营商合作之时,SIM卡金融应用区域设定为银联TSM平台的管理区域,这也就能使得SIM卡成为一张符合PBOC标准的金融IC卡。
但在某些银行与运营商直接合作的模式目前还不能直接通过远程方式完成发卡授权,需要持卡人到柜台签约,银行取得持卡人的授权后将相关银行卡信息写入SIM卡,完成金融IC卡发卡过程。
上述支付业界人士称,表面上来看用户感知不到银联TSM平台的存在和作用,但这两种不同的连接模式却会让用户有完全不同的体验。
NFC近场支付将迎爆发式增长
记者从通信业人士处获悉,在NFC-SIM卡业务试点见效后,明年开始,中国移动发行的所有SIM卡都将支持NFC功能
可以预计的是,随着三大运营商齐聚银联TSM平台,产业链各方进一步凝聚共识,近场支付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中国银联有关人士称,目前近场支付规模化发展已经具备扎实的基础。首先,银联协同产业链各方联合完成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明确了移动近场支付的频率为13.56MHz,即NFC技术的通讯频率。
其次,三大运营商都非常关注移动支付,目前均倾向于NFC-SIM的解决方案,以复用共享金融IC卡非接受理环境设施。目前,全国可接受金融IC卡“闪付”的非接受理终端已超过140万台,适合小额、快速消费场景的POS商户改造基本完成。“非接受理终端的改造肯定会考虑到小额支付特性,不是说所有的终端都进行改造。”
该人士称,从当前近场支付的交易特征来看,近场支付单笔交易强度不高,这与小额、快速的近场非接支付应用相匹配,目前主要集中于超市类、客运类、自助售卖类等快消、民生类商户。
上述银联人士还称,在手机终端方面,银联通过推动芯片厂商、卡商和手机厂商密切合作,都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手机终端问题将逐步缓解。
记者从上述通信业人士处获悉,在NFC-SIM卡业务试点见效后,明年开始,中国移动发行的所有SIM卡都将支持NFC功能。而来自中国电信的信息显示,本月23日起,持有支持NFC功能的手机的用户,中国电信将免费更换支持NFC的UIM卡。而明年1月起,中国电信新上市的3G终端,将逐步实现全部机型支持NFC,还将配套推出3000万张支持NFC的UIM卡,而4G时代的天翼终端将全部具备NFC功能。
中国银联人士表示,今年6月份,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原计划在14个中心城市试点推广NFC-SIM卡业务,但随着业务量快速上升,目前已扩大至29个移动省分公司,并增加了发卡网点和SIM卡采购。据了解,目前NFC-SIM卡的成本已大幅降低,接近普通IC卡,不再成为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而接入银联TSM平台的银行方面,截至今年10月底,接入银联TSM平台的银行共15家。单长胜表示,中国银联TSM平台将尽快推动所有17家全国性银行的接入,而区域性银行接入的推广也在加速,很快将超过30家。
其实,对于移动支付给予厚望的不仅是银联、运营商,银行的重视程度不可小觑。在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中,可以发现发卡量排名第一的是光大银行,紧随其后的是浦发银行。
按照许长智的说法,光大银行早早地给就给他定下了“要将此业务保持在银行业第一梯队”的战略目标。
单长胜认为,如果支持NFC的SIM卡到达1000万之时,那么近场支付就会进入到拐点。随着发卡量的瓶颈的突破,这个拐点的到来将越来越近。
他认为,在硬件成本等因素可以忽略、POS受理终端基本改造完毕的情况下,当前制约近场支付的问题主要是软性的成本。“比如收银员的培训、用户使用习惯、跨行业应用的壁垒等,都不是能用资金衡量的。”
记者获悉,手机钱包当前无法应用于上海地铁闸机是由于,上海地铁闸机读卡器使用的是2.4G频率,而当前手机钱包使用的支付标准为13.56M频率,两者无法兼容。而浦发银行将从中国移动手里承接上述地铁闸机近场支付机具的改造,“目前该项工作正由浦发银行与上海地铁方面商谈,主要是改造射频器读头,预计很快就有进展。”
■名词解释
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 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 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
TSM(可信服务管理)平台是一个可信任的、基于安全支付载体的智能卡应用发行和管理服务平台,支持多种业务自动化接入,可以说是联接移动支付产业各方的“桥梁”和“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