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广告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吴晓灵:存款保险制度会尽快推出
  • 中国入世12年 “请进来”变“走出去”
  • 经济学家称:混合所有制是改革重点
  • 创业板走势逆转搅局 公私募基金混战年终业绩排名
  • 保监会规范自保公司
  •  
    2013年12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吴晓灵:存款保险制度会尽快推出
    中国入世12年 “请进来”变“走出去”
    经济学家称:混合所有制是改革重点
    创业板走势逆转搅局 公私募基金混战年终业绩排名
    保监会规范自保公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入世12年 “请进来”变“走出去”
    2013-12-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预计未来5年进口将达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为构建互利共赢的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陈其珏

      

      12年前的12月11日,中国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143个成员。回首入世以来的这12年,中国在加速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和社会成就,对外贸易规模和经济总量都已跃居世界前列。

      展望未来,专家认为,中国应该继续积极地通过多边机制来参与全球化的新一轮浪潮。结合国际国内形势,中国下一步的重点可能从“请进来”转为“走出去”,以对外投资拉动出口。

      而就在前天,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首个自贸协定——瑞中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成为中国“走出去”获突破的绝佳注脚。

      

      中国奇迹“第一季”震惊世界

      用“经济奇迹”来形容中国入世这12年来的表现一点都不为过。

      从2001年到201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从世界第七跃升至世界第二位。2001年,中国的GDP仅为1.3万亿美元,而目前已增至超过8万亿美元,据估计到今年年底可能超过9万亿美元。

      在对外贸易方面,2001年,中国货物贸易额为509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六;而到2011年,中国货物贸易额已升至第二位。

      在对外投资领域,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84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跻身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前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曾表示,中国入世是WTO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是中国和世界共赢的典型案例。

      

      从“请进来”到“走出去”

      中国在以“请进来”为特点的入世后第一阶段完成得非常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如今,新的国际环境和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都要求转变发展思路,从“请进来”到“走出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总结入世12年,“国际化”应该是中国下一步的重中之重,“明年这方面可能有大动作”。在陈凤英看来,“国际化”应该是较“走出去”更为确切的提法,因为“走出去”更像是单方面行为,容易让人产生中国要与其他国家抢市场、抢资源、抢就业机会的负面反应。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在商品出口贸易方面进一步增长的紧迫性和合理性都面临质疑;同时,国内不少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客观上也为走出去创造了条件和必要性。

      “中国靠商品贸易的发展模式已到极限,接下来要主推以对外投资来拉动出口。”陈凤英告诉记者。

      从国际环境来看,当前的国际市场与金融危机前已不可同日而语。一方面,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自身经济还未百分百恢复,同时,发达国家自身也需要发展制造业和出口。

      陈凤英指出,中国接下来的“国际化”绝非“走出去”那么简单,最终的目标是要像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的那样实现让市场在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

      

      自贸区发展高歌猛进

      在刚刚结束的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明确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他指出,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预计未来5年进口将达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为构建互利共赢的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近期在总结2013年工作时,中国商务部重点提到了对外投资合作的快速发展。商务部今年以来继续完善“走出去”政策促进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采取积极措施深入贯彻“走出去”战略,推动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快速健康发展。

      从数据上来看,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前十个月,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95.2亿美元,同比增长19.5%。

      中国新一轮“走出去”浪潮的另一个标志,就是蓬勃发展的各类涉外自贸区。

      10日,瑞士联邦议会国民院表决通过瑞中自由贸易协定,标志着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首个自贸协定的达成。而中国与欧盟的自贸区也已在前不久破题。

      此外,中国正在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并着手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区域贸易建设。

      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也在今年挂牌成立。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通过建立自贸区,中国要利用开放来扩大内需,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

      不过,尽管当前区域贸易的发展盖过了多边机制的风头,但专家普遍认为,WTO多边机制依然意义重大。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贸易室主任东艳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多边机制不可或缺,因为只有WTO这样的大平台才能让中国等大型经济体发挥其影响力。

      “多边是趋势,区域和双边只是补充。”陈凤英说。“以美国推动TPP、TTIP为代表,全球化的新一轮高潮其实已经开始。”她认为,美国推TPP的真正目的,其实也是倒逼多边机制,并希望在新一轮多边谈判中获取主动。

      

      “走出去”面临诸多挑战

      专家也指出,中国下一步的“走出去”面临众多挑战,甚至不亚于当初刚入世时。

      “入世之初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功,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还被当作发展中国家。但现在不同了,中国的GDP已经是世界第二,商品贸易全球第一,制造业则已超过了美国。所以,美国已经不再把中国当成发达国家来看待。”陈凤英说。“换句话说,在未来的国际贸易谈判中,中国将被视作真正的强手和对手。”

      贸易专家认为,在新的全球化发展阶段,中国需要扮演更加积极的引领角色,要争当主人,要勇于承担责任,参与规则的法规的制定。

      “搭便车并不是可取的策略,2001年时我们还在全球排不上号,但现在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要直面美国的挑战和竞争。”北京一位资深国际问题专家告诉记者。

      陈凤英提到,未来参与多边机制时,中国需要在谈判方式上做出调整和改变。“比如,今后签多边协议时不能光考虑某一企业或是行业的利益,更应该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分析人士表示,在新一轮的走出去浪潮中,中国也应该吸取日本、美国的教训,要有所选择,重点鼓励产能过剩产业的走出去。日本曾经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发展,但最终导致了本国产业的空心化,以至于现在要想方设法把本国在海外发展的企业“请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