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路演回放
  • A7:数据·图表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嫦娥“落月”在即
    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 太空淘金
    喜大普奔
  •  
    2013年12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科技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科技
    嫦娥“落月”在即
    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太空淘金
    喜大普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太空淘金
    喜大普奔
    2013-12-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小时候就希望成为小行星上的淘金者。

      在浩渺无垠的太空资源超市里,地球只不过是一块毫不起眼的面包屑。

      现在,我们已经掌握能够从外太空获取资源的技术,可以不用过度掠夺地球资源,为人类造福。 ”

      ——“X大奖”创始人皮特·迪亚曼迪斯

      此时此刻,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地球人的太空淘金热,新锐词汇“(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再合适不过了。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陈其珏

      自2日发射升空以来,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已飞行11日,如果一切顺利,明天将(12月14日)着陆月面。落月后,“玉兔”号月球车将离开“嫦娥”怀抱,在月面开启科考之旅。

      大洋彼岸,丹尼斯·蒂托正在计划一趟火星之旅。这位雄心勃勃的美国富豪给他的特殊旅程命名为“火星灵感”,目前的行程安排是:2017年登陆火星。

      此时此刻,距离上世纪50年代第一颗人造卫星被送上太空轨道不过几十年。人类脱离地球表面的技术却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演进。

      “在浩渺无垠的太空资源超市里,地球只不过是一块毫不起眼的面包屑。”包括迪亚曼迪斯在内,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超级富豪以及各国政府,都一致认定:下一个淘金场,在太空。

      新一轮太空淘金的过程中,一批新型产业链格局渐渐浮出水面。说到这里,怎能少了理查·布兰森的名字。

      这位航空大亨受“X大奖”的启发,在2004年成立了一家太空商业旅游公司。2005年布兰森旗下的维珍集团与美国新墨西哥州签约,斥资2.25亿美元在该州兴建航天发射中心,用来发射搭载太空游客的火箭飞船。这个太空中心投入使用的第一个10年,布兰森打算把5万人送入太空。

      而就在2015年,著名歌星莎拉·布莱曼将搭乘俄罗斯的飞船进入太空,前往距地球40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进行10多天的太空之旅。

      维珍航空,飞向太空!听起来是个不错的广告词。不知道莎拉·布莱曼到时会不会改签航班。

      淘金术之一:多快好省上火星

      美国人对火星的热情与日俱增。

      就在上个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MAVEN)”探测器搭乘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出发,直奔火星而去。

      去年,NASA让重达一吨的“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着陆。

      现在,该机构还决定向火星再发射一个探测器,以探索地质结构。新发射器名为“洞察号”,预计将在2016年3月27日抵达火星。

      美国的好奇,也勾起了其他国家的兴趣。

      欧洲航天局局今年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签署了一项协议,合作开展ExoMars火星计划,目的是探索火星上是否曾存在生命。

      亚洲国家不甘落后。这一次,印度拼了命也要抢在中国前面。

      11月5日,印度首个火星轨道探测器Mangalyaan(在印度语中意为火星飞船)成功升空,这是亚洲国家发射的首个火星探测器。而该探测器的研发者——印度太空研究组织,也成为继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后,第四个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航天机构。

      Mangalyaan大小如一辆小轿车,配备装置包括甲烷或沼气传感器以及彩色相机,如果一切顺利,将在2014年9月底到达火星。

      不过,1亿美元左右的研发费用在印度引发不满。一些批评人士说,民众贫困问题严重,基础设施落后,发展空间项目不合时宜。但支持者直言:你不能指望这1亿美元就能帮助数百万印度民众脱贫。

      火星之后,印度还瞄准了太阳。上个月,太阳物理学家齐聚印度硅谷——邦加罗尔,为Aditya 1(携带设备对日冕进行研究,预计2015-2016年发射)计划集思广益。

      值得一提的是,各国对月球的探索也相继出现新进展。

      美国政府去年推出了迄今为止最详细的重返月球计划,包括建立一个月球前哨基地。

      俄罗斯政府则宣布大规模增加太空项目支出:2013至2020年间,花费2.1万亿卢布(约合640亿美元)发展航天工业。

      该国准备在2015年向月球发射一颗无人探测器,重启休眠已久的月球探测计划。

      淘金术之二:其它星球当业主

      各国争相涌入太空的背后,其他星球上的稀有资源和生存条件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周,美国“好奇号”火星车项目团队宣布,在火星上发现了一个早已干涸的远古淡水湖,并发现了碳、氢、氧、硫、氮和磷等关键的生命元素,这意味着该湖泊能支持原核微生物生存。

      这令科学家感到兴奋。“就像是看见了红色的闪烁箭头,它说‘可以居住!可以居住!’” Mount Holyoke大学的天文学家达比·戴亚如此形容这一发现。

      NASA也正计划着去月球上种植蔬菜和草本植物,以此测试月球是否适合人类生存。该机构将在2015年把部分植物的种子装在金属密封罐里送上月球。

      “月球上的泥土富含钛、铂金及其他稀有元素”的消息一经证实,总部位于美国的月球快车公司就宣布,准备在月球上进行开采作业。

      “在火星上死去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特斯拉及SpaceX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对太空世界的憧憬延续了他的另类风格。

      他的计划是,每年将8万名地球人送上火星,在2023年建成“火星殖民地”。

      日本科学家则努力将月亮变成一个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站。

      根据日本Shimizu公司公布的最新计划,2035年前,该公司将在环月球赤道修建太阳能电池板,并通过微波向地球传送电力。

      去年出版的《太空资源的勘探与利用》一书的作者约翰·S·刘易斯说,直径一公里的小行星约有20亿吨重。而太阳系内大约有100万颗这样大小的小行星。根据刘易斯的研究,它们中的任意一颗就会含有3000万吨镍、150万吨钴和7500吨铂。仅铂一项就价值1500亿美元以上。NASA估计,如果将小行星带内小行星上蕴藏的矿产财富平均分配给地球上的60亿人口,每人可得1000亿美元以上。

      淘金术之三:个人旅游好去处

      无需签证与麻烦的机场安检,个人太空旅游项目已经启动。

      最快在明年,SpaceX公司准备在利用“猎鹰”运载火箭发射“龙”飞船,把游客送入充气式太空旅馆。目前初定乘客人数为3 名,具体费用未知 。

      来自英国的追星公司,则会给旅客穿上宇航服,他们将被火箭送上距地球表面约100千米的太空,体验23分钟的亚轨道飞行,在失重状态下亲眼看到外太空的无边黑暗和地球的巨大圆弧。费用初定25万英镑,预计执行时间在2015年。

      而就在最近,英国Excalibur Almaz公司购买了前苏联的两个“钻石”空间站,计划最快在2015年推出月球旅行服务。

      他们将利用俄罗斯的“质子”火箭将空间站发射到预定轨道,再用4艘航天运载器(RRV)将游客送上空间站,绕月球轨道飞行,然后安全返航。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阿尔特·杜拉称,他们提供的月球旅行服务和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游相比,又迈进了一步。

      而在此前,维珍银河推出的太空游计划是所有太空游项目中听上去最靠谱的一个。

      2010年,维珍银河旗下的世界第一艘商用太空船——VSS进取号(VSS Enterprise)在美国加州由母舰VMS Eve号搭载,完成首次试飞。这意味着,太空旅游产业成为可能。

      维珍银河的航行计划是:游客先乘坐航天器遨游太空,升到15公里的高空后,母舰VMS Eve号发射载有游客的VSS进取号,爬高到110公里高空,机翼收起,环绕地球航行。游客将在亚轨道下感受约6分钟的失重状态,并在黑暗的宇宙上空鸟瞰地球。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0人预定了维珍银河的首批太空船票,包括维珍集团总裁理查德·布兰森及两个儿子、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布拉德·彼特和安吉丽娜·朱莉、汤姆·汉克斯与英国哈里王子等。

      淘金术之四:五花八门产业链

      谷歌已经做好了准备,把地图卖到太空去。公司CEO拉里·佩奇最有把握的第一步,就是打造太空版的Googlemap,预计在未来5到10年,他们就有可能向几个大的世界矿业勘探机构“卖地图”,出售地球运行轨道观察平台、小行星探矿服务等项目;再接着,是采集小行星上的水资源、氧气和金属,帮助太空飞船补充燃料;最后开采贵金属矿业。

      而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则着手建设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器,计划于2015年开始新系统的初步测试,并于2016年进行首次发射。

      亚马逊老大杰夫·贝索斯的太空投资公司“蓝色起源”一直颇为神秘。NASA副局长曾驾临其设在西雅图的办公室,但它真正的心脏“火箭发射场”却躲在得克萨斯州西部的荒野上。

      贝索斯瞄准的太空目标一样是可载人飞行器,他希望在2020年之前把宇航员带出地球的大气层。

      在遭遇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削减太空资源开发方面的预算后,民间企业开始在这一舞台上大展身手。

      近日,美国私营公司月球快车便公布了MX-1登月车方案,它的大小仅相当于一张咖啡桌,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及CEO鲍勃·理查德说,“我们把它称作是太空的iPhone”。

      如今的太空产业主要基于卫星的建造、发射及运营一系列流程,而相关服务,比如通信、定位以及地球观测等基础设施也出现需求增长。与此同时,太空活动在全球创造着高薪职位,有着重要的经济利益。

      英国上个月宣布了一项《空间创新和增长战略》,这一战略的目标是到2030年,使英国空间产业的收入从今年的100亿英镑提高至400亿英镑,相当于全球市场预计收入的10%。

      诸多开发者的涌入,让科幻片中的震撼场景渐渐变得清晰。而飞向外太空的吸引力仍在迅速扩大,当然,这不仅仅因为它很“酷”,更因为这里正是下一个淘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