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路演回放
  • A7:数据·图表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江浙沪上马地方版AMC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三足鼎立
  • 新基募集不敌赎回“来袭” 年内债基规模萎缩超两成
  • 中国信达:不惧地方资管公司竞争
  •  
    2013年12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江浙沪上马地方版AMC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三足鼎立
    新基募集不敌赎回“来袭” 年内债基规模萎缩超两成
    中国信达:不惧地方资管公司竞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基募集不敌赎回“来袭” 年内债基规模萎缩超两成
    2013-12-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丁宁 ○编辑 于勇

      

      与去年的大红大紫相比,债基今年的境遇迥然不同。

      统计显示,尽管今年前11月新债基募集超过3500亿份,11月末债基的整体规模却较去年末萎缩800多亿份,缩水规模高达22.30%。

      分析人士表示,年中延续至今的债市调整以及不断传出的债市扫黑消息,正在使债券型基金这一“稳健型”投资品种遭遇信任危机。

      频繁募集 不敌赎回来袭

      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债券型基金的份额为2865.20亿份,与10月相比出现43.11亿份净赎回,净赎回比例仅为1.48%。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基础市场调整的大背景下,债基能够“独善其身”。

      将时间轴拉长,对比去年末的数据。彼时(2012年12月31日)债基的规模共计3687.60亿份,依次计算,今年前11月债基份额萎缩822.40亿份,萎缩比例达到22.30%。

      需要指出的是,受去年债基大热的市场情绪影响,今年以来的新基金发行中,债基大行其道,占据绝对主角。统计显示,截至11月末,年内共新成立债券型基金超过100只,首募规模达到3537.26亿份。

      换句话说,即便有3500多亿的新份额“输血”,年内债基依然整体遭遇大幅净赎回,撤退资金的体量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11月1日,金鹰元盛分级债券在打开申赎当日,A类份额由赎回前的22.69亿份骤降至3.22亿份,赎回比例高达86%;11月22日,富国天盈A、天弘丰利分级A开放申赎,之后份额分别缩水52%和66%。

      此外,中登公司及上海清算所最新数据显示,11月广义基金减持量超过138.5亿元,为7月以来最大规模。其中,企业债减持184亿,利率债则增持45亿。

      基金大幅减持企业债应对赎回,也被市场解读为债基为了应对巨额赎回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市场调整 债基遭遇信任危机

      分析人士指出,债基遇冷,主要是受债市持续调整拖累。

      统计显示,11月国债、信用债、可转债普跌,因此债券基金也呈现普跌。转债、偏债、准债、纯债型基金分别下跌0.81%、1.09%、1.25%和1.16%,仅少数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较高的债券基金获得正收益。在此情况下,210只债基在11月末的净值低于1元。

      “今年以来资金面一直偏紧,银行的资金成本往上走,被动放大了杠杆,通过‘非标’来博取收益,对债券市场进行了分流。”某基金经理如此解释年内债市调整的原因。

      而从年内新基金发行策略的制定来看,不少基金公司都希望借助去年债基的风光“投其所好”,今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中,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债基都占据半壁江山。很多次新基金打开不久便遭遇大比例赎回。

      此外,债市扫黑的持续推进也使得投资者对债基的“稳健性”产生疑虑。

      这场席卷基金、券商、银行的监管风暴,揭开了固定收益市场黑色利益链条,在担忧基础市场受累下跌的心理影响下,投资者信心动摇,在扫黑高潮阶段,有消息称部分保险巨头大幅减持乃至清仓了其持有的债券基金头寸。

      此前,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曾指出国内债券基金配置风格偏离、高杠杆、激进,让人“不放心”,应恢复其传统债券基金的本色特征。

      后市分歧 馅饼还是陷阱

      而从投资角度,展望后市,基金经理对债基目前的“困难”将持续多久分歧很大。

      鹏华基金固定收益部投资总监初冬表示,目前阶段,债券收益率基本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风险有限,而且债券有票息保护。

      “我们计算过,在目前收益率水平上,绝大多数品种,即使收益率再上升50BP,持有半年发生亏损的风险也极小。”初冬表示。

      “目前的收益率几个月前根本无法想象。”沪上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总监也告诉记者,现在信用债收益率多数已经达到7%-8%,从绝对收益率方面已经极具投资价值。

      然而市场也不乏谨慎者。农银汇理表示,趋势性行情仍需等待,虽然经济反弹持续性较差,10月PMI反映的基本面数据仍偏强劲,目前货币供给增速仍高于政策目标,而且中央银行维持资金紧平衡的态度尚未转变,同时商业银行等债券投资大户“去债券化”式资产调整也未看到改善迹象。

      长城基金也认为,触发债券系统行情需要两个条件:经济超预期下行和货币政策松动,目前来看两个条件均不具备,短期债市仍难言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