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焦点
  • 7:要闻
  • 8:艺术资产
  • 9:公司
  • 10:市场
  • 11:市场
  • 12:评论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访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人物
  • 纽约秋拍市场日夜场收益率差距拉大
  • 近现代书画回暖 秋拍移师南方迎“豹尾”一击
  • “双12”淘宝艺术拍卖吸引眼球 “保价回购”模式有争议
  • 资本影响艺术圈生态 浙商财富瞄准当代艺术品
  • 艺术如何“留住”现实
  •  
    2013年12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纽约秋拍市场日夜场收益率差距拉大
    近现代书画回暖 秋拍移师南方迎“豹尾”一击
    “双12”淘宝艺术拍卖吸引眼球 “保价回购”模式有争议
    资本影响艺术圈生态 浙商财富瞄准当代艺术品
    艺术如何“留住”现实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双12”淘宝艺术拍卖吸引眼球 “保价回购”模式有争议
    2013-12-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李虎 ○编辑 陈羽

      

      

      12月12日零点整,淘宝网联手浙江天仁合艺艺术中心推出的“跟着大佬去买画”专场准时开始,由知名艺术操盘手沈其斌策划,总估值约3000万元、均价将超过40万元的邱志杰、管策、徐震、金锋等12位知名当代艺术家创作的近70件作品在淘宝上同时开槌。据悉,这是淘宝拍卖会上估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当代艺术专场拍卖,吸引了大量业内人士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拍卖提出了业内“保价回购”承诺。为此,记者采访了多名艺术与法律界人士,在一部分艺术界人士为艺术品市场销售再创新招叫好的同时,也有部分专家认为本次线上拍卖炒作痕迹比较明显,更有法律界人士直言“保价回购”无法可依,一旦出现问题维权成功率极低,藏家还需谨慎对待。

      “保价回购”承诺 “只赚不赔”

      随意打开本次拍卖专场的任意一幅拍品页面,可在竞价操作区下方看到本次拍卖最引人关注的保价回购承诺书,上面写明:为确保藏家利益,成功拍下作品后,可以于2014年12月12日至2015年12月11日期间在淘宝拍卖会上对所购得的作品进行二次拍卖,并将作品的保留价设置为买家在本项目中的购买价格(以下称为“原价”)。如二次拍卖因竞买价格低于原价而流拍的,卖方将按照原价对作品进行回购。

      除了保证书之外,拍卖页面上还有对作者、总策划沈其斌以及卖方天仁合艺公司的详细介绍,另有本次拍卖总策划沈其斌对画家的不同推介录像。为了使部分并不太熟悉艺术圈的买家产生信任,页面专门用了很大篇幅介绍总策划沈其斌在艺术市场多年来的从业经历,并在推荐视频中对沈其斌冠以“顶级艺术操盘手”称号。

      “保价回购”轮番出现

      “保价回购”在今天的商业领域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09年房地产遭受调控时,浙江、广东部分城市开发商就对买房者做出过“房价一旦下跌,开发商将‘保价回购’”的承诺。而在其他商品交易中,保价回购协定更是企业实力的象征。然而“保价回购”出现在艺术品市场,还比较新鲜。今年下半年以来,东方藏品网、上海敬华艺术空间等艺术机构都推出了“保价回购”的销售手段,尽管各家具体内容有所差异,但目前从两家机构的反映来看,“保价回购”受到了买家的普遍好评。

      然而业界仍然对本次拍卖的“保价回购”有所质疑。中央美院艺术管理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记者表示,本次拍卖的艺术品均为当代艺术作品,不仅作品价格不菲、收藏群体也不够稳定,而且当代艺术自去年以来在线下大型拍卖市场表现一直欠佳,刚刚过去的北京第二轮秋拍更是出现了方力钧、刘野、刘小东等当代艺术领军人物作品大量流拍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以及线上拍卖这种并不成熟的交易模式下入手当代艺术,并不算是一个好的时机和选择。

      操作“保价回购”困难重重

      本次淘宝拍卖之前,针对交易金额如此巨大的线上艺术品拍卖,以及这种承诺原价回购的方式,记者专程咨询了多名法律专家,不少法律界人士质疑道:目前艺术品保真并无立法,如何能做到对一年后回收的艺术品进行保真鉴定?而如果承诺保价回购,则应将成交后的交易现金流冻结,但目前的法律还无能力做到这一点。更有律师表示,如果一年后这家公司并不在淘宝上举行拍卖,买家又有什么办法维权呢?

      商务部电子商务咨询专家、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春泉表示,根据我国现行已颁布的法律,只要是以拍卖为操作模式的商业行为均存在交易风险。风险大小则视所拍卖的艺术品价格是否处在上升或降价通道而定。一旦拍品出现大幅降价乃至贬值,这种商业信用的保证能力则要靠企业的实力来背书。

      浙江东孚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洪杰认为,这种形式的网络拍卖及保价回购在法律上并没有禁止,只要竞买人之间、竞买人与拍卖人之间没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当事人之间有约定,可以按照约定来进行。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可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包括法律对作品是否保真并无规定;对买家提出二次拍卖具体时间和操作保证;二次拍卖过程中的相关费用以及如何认定回购作品是否影响二次销售等问题,都需要作出具体明确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