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广告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财富管理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专版
  • B3:股市行情
  • B4:市场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转板机制拟出专门规则 多层次资本市场上下贯通
  • 10月中国增持美国债107亿美元
  • 金融租赁可吸收3个月非银股东定存
  • A股定向增发潜规则
  •  
    2013年12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转板机制拟出专门规则 多层次资本市场上下贯通
    10月中国增持美国债107亿美元
    金融租赁可吸收3个月非银股东定存
    A股定向增发潜规则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A股定向增发潜规则
    2013-12-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可以低成本从二级市场购得股票,部分机构却花高价买定向增发股份——A股定向增发潜规则

      ⊙记者 郭成林 ○编辑 吴正懿

      

      在IPO停摆的背景下,定向增发成为A股融资主渠道。但透过定向增发的激流,背后的交易潜规则或隐或现,监管边界有待厘清。

      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公布定向增发预案的上市公司共计525家,拟募集资金总额8425亿元,远超近几年的定增融资规模。与之伴生的新现象是,今年以来,大量机构投资者扎堆押注定向增发,且不少属于主动高价“买套”。

      可以低成本从二级市场购得股票,机构为何要花高价购买?

      近期,上证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私募及投行人士,追踪了多个上市公司定增项目从筹划、邀约、谈判、拉锯、博弈、直至最终交易的各环节,还原了背后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及运作手法。

      据调查,在定向增发交易中,保底协议几乎是圈内的公开秘密。其方式大致是,大股东与投资方约定,通过大宗回购、抵押担保、预付收益等设置来保证保底收益。具体而言,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关联第三方会与投资方签订回购协议,回购方式包括直接回购股票、成立某种理财产品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回购等。有私募人士说:“我现在手中的定增项目,70%以上是保底保收益。”

      例如,DY公司本月初公告,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以10.45元/股的价格,增持公司6.28亿股,耗资约65.6亿元。事实上,该部分增持股份是刚解禁的机构定增股,该交易实际是大股东以增持的方式回购股份,帮助上述机构解套退出。

      不过,保底协议并不能满足机构的胃口。在一些量身订制的案例中,对赌协议也被经常使用,即双方对股价、业绩等对赌,以吸引资金入局,增强股价弹性。

      另外,由于定向增发周期较长,市值管理成为有效的股价“调节器”。其通常的运作模式是,大股东将所持股权委托给参与定增的机构管理,后者获得充足筹码主导股价走势,以保障定向增发顺利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定增案例中,由于机构决策人士占据话语权优势,个别人通过投资顾问等谋取私利。

      相关报道详见封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