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苗燕 ○编辑 孙忠
银监会非银部副主任闵路浩昨日在参加“2013年中国信托业年会”时透露,截至2013年11月末,最新的信托资产总规模已达到10.67万亿元,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子行业。除了百分之十几是用于证券市场投资之外,其余80%左右都是投向了实体经济。信托资产支持实体经济的规模和占比呈逐步增长态势。
闵路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信托行业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可能性很小,但监管机构将牢牢盯住市场的变化,防范单体项目出现的风险。
闵路浩说,从数字上看,房地产信托出现风险的概率不大。“信托公司有一个特点,对抵质押物都非常重视,而且抵质押率都比较低。按照我们每年做的压力测试,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正常波动不会影响信托项目的兑付。”加之有些信托公司的大股东接盘了一些房地产项目,这也大大增强了信托公司处理风险的能力。
对同为热点的政信合作,闵路浩称,由于对这类业务的监管完全是按照成熟的商业项目来看待,并没有因为交易对手方是地方政府而放弃风控要求,因而目前来看,这类业务的违约率相当低。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托大概规模在1.5万亿左右,其中70%是通过银行的渠道过来的。
自2012年出现几起延迟兑付的事件后,市场对于信托产品风险的担忧也逐渐显露。
闵路浩认为,目前出现问题的项目与信托10万亿的规模比起来是非常低的。据统计,2012年信托发生到期清算、出现问题的项目,全国大约有200亿左右;今年到目前为止这一数字也是200亿出头。他认为,导致风险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信托行业的顺周期特性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
为了应对潜在风险,银监会提出了要建立信托行业的八大机制。这八大机制将贯穿信托业生与死的全过程。据透露,这八大机制包括: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产品登记制度,分类监管、分级经营机制,以净资本管理为基础的资本约束机制,社会责任机制,以生前遗嘱计划为核心的恢复与处置机制,行业稳定机制和监管评价机制。其中,恢复与处置机制中的生前遗嘱计划、行业缓释基金,都是监管层首次提出的全新概念。
闵路浩表示,行业缓释基金和信托产品的登记机制这两项制度是行业迫切需要的,所以正在着手做相关准备工作,而生前遗嘱计划也已经研究基本成型,预计也会很快会出台。他表示,如果整个行业能够达成共识,明年有望将八大机制在适当的时机逐一推出。
“信托行业发展得太快了,所以尽管我们不断修改评价指标,但很快就无法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了”,闵路浩说,所以新一轮的评价指标修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这其中,信托公司最为关注的是新监管评级办法。
闵路浩介绍说,评级办法将主要用于对公司进行监管上的分类,银监会考虑根据不同的分类对不同公司实行差异化的牌照制度,按照能力区分营业范围和展业内容,同时也会结合不同的机构差异化经营。他透露说可能会参照证监会对券商的分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