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流动性紧张而收益率飙升的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国债逆回购等,是资金近期的“避风港”。临近年末,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和收益率再现“井喷”态势
⊙记者 陈俊岭 ○编辑 于勇
受制于年底资金面紧张因素,近期资本市场再度上演“股债双杀”一幕。在债市、股市纷纷倒下之际,何处才是避险资金的“避风港”?
上周,上证指数延续前一周走势暴跌5.07%,创下自2011年5月以来最大周跌幅;在此之前,企债指数已经连跌六个月之久,债市俨然已经步入自2011年下半年之后的又一轮熊市。
通过盘点近年来历次“股债双杀”的情形,上证报记者发现,“股债双杀”均因资金面紧张引发的流动性困局所致。
其中,最典型的情形发生在2011年年中,此前央行连续5次加息,12次提准,流动性紧张导致债市在2010年8月见顶,而股市则在2011年4月见顶,也是上证指数最后一次站上3000点上方,此后一路下跌,当年跌幅21.68%。
相比2011年年中那场“股债双杀”,今年6月由“钱荒”引发的“股债双杀”情形更令人记忆犹新。尽管随后央行通过逆回购等操作使资金面稍有缓解,但债市熊市一直延续至今,期间股市虽有短期反弹,但空间十分有限。
早在两周前,北京一家知名私募投资总监就做出清仓决定,并计划做一些逆回购、打新等无风险套利。理由是他注意到近期债券市场一直在加速下跌,而股市仅在改革预期支撑下反弹,这一现象有点反常,一旦市场炒作热情退去,年底资金利率高企将必将扼杀股市的反弹空间。
不过,北京另一家私募就没有他那么幸运。月初,在微博中高调宣称将仓位上调至七成以上,随后该私募重仓的两只“小票”均遭遇惨烈补跌。“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即便是短期受益于“钱荒”的概念股,也难逃随后补跌的厄运。
对于“股债双杀”下的投资机会,华泰证券研究所策略首席研究员徐彪分析称:“流动性陡然收紧导致的股债双杀并不稀奇,但稀奇的是这样一种信仰:小票是避风港。真的么?历史会告诉我们答案:流动性收紧的前半段,大家猛剁大票。后半段,猛剁小票。”
在“股债双杀”下,何处才是资金的“避风港”?因流动性紧张而收益率飙升的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国债逆回购等,显然成为资金最好的去处。
临近年末,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和收益率再现“井喷”态势。统计显示,上周共有87家银行共发行了714款理财产品,收益率最高的7.00%,最高预期收益率上升40个基点。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醒这些“无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
“现在无风险利率太高了,银行理财6%,信托8-10%,谁能承受这么高的融资成本?主要是房地产商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两家看上去都扛得住,但其资产安全都建立在房价上涨预期基础上。”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称。
在债市、股市纷纷进入熊市之际,也有部分基金经理开始悄悄布局。国开泰富债券基金经理洪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债、国开债利率近期高点将是阶段性高点,是不可持续的,从中长期看,利率肯定是要下行的,现在这个阶段已是利率恐慌性上升的末梢了,债券已进入了一个配置型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