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中国经济变迁
⊙记者 刘伟 ○编辑 梁伟
1995年,深证成指有40只样本股,时至今日,代码仍保留在样本中的,仅剩5只;同样,2012年初,在历经十年岁月的“上证180”中,股票代码依然留在样本序列中的,仅剩50家。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指数的调整颇显神秘而无序,但对于交易所来说,指数的调整有其固有的程序和标准,而当岁月沉淀,透视其样本股的变迁,一幅中国经济变迁的脉络图跃然而出,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健全完善的历史轨迹也轮廓清晰。
有些样本股曾经喧嚣,如今已经沉默。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2001年8月,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银广夏A随之在2002年1月21日被调出深证成指样本股,这折射的是资本市场从诞生到逐渐健康成长的轨迹。
有些样本原本默默无闻,如今却风光照人。最新一次深证成指调整,碧水源成为首只入选指数的创业板个股。公司上市后股价一度长期随大市“萎靡不振”,但随着国民与政府的环保意识增强,优良的环保企业迎来良好发展机会与市场关注,随之股价一飞冲天,碧水源也顺理成章调入深证成指。另一些则一度贵为明星,如今却感慨岁月无情,多年前号称五朵金花之一的钢铁业,如今门庭冷落,股价低迷。2009年12月22日,随着上交所一纸公告,曾经的沪市代码“600001”因邯郸钢铁和承德钒钛吸收合并而调出上证180指数。这一代码逝去的背后,投射的正是中国经济近年来谋转型过程中所“忍痛割爱”的那一部分。风光也罢,冷落也罢,起伏中,正体现了中国经济由“重”转“轻”、由重数量到重质量的结构转型。
而能够长期居于样本股之列的股票,往往是那些穿越牛熊、长盛不衰的公司,它们笑看资本市场风云变迁,指数潮起潮落,留给世界的是越做越强的身影。这样的公司能够越来越多,才是资本市场真正之福。
一出或一入,讲究的是样本调整的规矩,是依照数据,是遵循科学,背后却正是国民经济转型的无形之手。详见封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