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张的市场局面已经得到缓和,但导致半年一次的流动性紧张局面的深层次矛盾并未消除。
尽管央行在关键时刻出手纾解了市场压力,但真正的原因还得从市场本身寻找。业内人士认为,商业银行能否在利率上行、流动性趋紧的环境中,灵活地调整其资产负债表、做好流动性管理至关重要。
这也反过来说明造成市场流动性紧张的重要成因:近年来,监管层不断地自上而下推动的金融创新和管制放松,遭遇了市场自下而上地应对资金供求关系变化的矛盾。而在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对于其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投资策略的选择,则成为加剧资金供求结构失衡的推手。
可以预计的是,商业银行若不能调整其资产负债结构、提升银行自身流动性管理能力,那么2014年这种紧张局面或仍难避免。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颜剑
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疯涨”
随着资金成本价格持续高企,银行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不断攀升,不少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越7%,接近或超过6月末“钱荒”时的水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发现,在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金融产品创新、金融脱媒等推动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日益上升,进而要求银行资产端的回报率上升,而这一趋势下商业银行必将提升投资的风险偏好,进而出现加大杠杆、扩大同业业务等从事较高风险偏好业务的现象。
商业银行这种“疯狂”似乎仍在延续。近期,随着资金成本价格持续高企,银行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不断攀升,不少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越7%,接近或超过6月末“钱荒”时的水平。
兴业银行近期发行一款名为“万利宝2013年第五期第28款(圣诞秒杀版2)非保本理财产品”,期限仅96天,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6%。招商银行发行的鼎鼎成金135号理财产品,期限70天,预期年化收益率却高达6.80%。
有股份行人士透露,现在发行的一些理财产品投向主要包括信托计划、券商资产管理计划等非标资产,还有债券、银行存款和资金拆借和逆回购等。
而据普益财富统计,上周共发行705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期限1个月至3个月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5.57%、3个月至6个月为5.67%,收益率比前一周分别继续增加16、14个基点,比11月平均水平增长51、46个基点。
与此同时,银行也在为明年年初发放贷款“积极储备项目”。记者从一些银行客户经理处了解到的信息显示,进入12月份以来,银行信贷“似乎明显松动了许多”。以记者所咨询的消费贷款为例,来自股份行、城商行等上海分行的几位客户经理均表示,最近能够申请及发放,具体额度要根据所提供资料来判断,预计授信额度会在20-30万不等,但“发放时间可能要等到元旦之后”。
事实上,这并不能理解为银行信贷资金不紧张。通常来讲,银行会提前储备第二年的信贷客户资源,而在元旦之后发放的贷款所占用额度为第二年银行信贷额度。此外,银行内通常流向“早放贷、早收益”的方式,上半年往往是信贷发放额最多的时点。
有客户经理向记者表示,11月-12月已发放贷款利率没有明显上浮,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对利率走高并不是很敏感。数据也显示,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均强于市场预期,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额已达8.4万亿。
“这有两种可能,要么政府仍想要保证信贷供给以支持经济增长,要么没有控制住信贷、尤其是表外信贷增长,即便10月份以来人民银行已小幅收紧流动性。” 有分析人士称。
严重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
“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严重”,被认为不仅是今年6月“钱荒”的幕后推手,也是近期影响市场资金供求及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记者采访多位中外资行人士发现,“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严重”,被认为不仅是今年6月“钱荒”的幕后推手,也是近期影响市场资金供求及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上,在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金融脱媒加速、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增强、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剧等结构性矛盾一直存在。
“银行信贷资源配置一直存在严重浪费。”一位银行业内资深人士告诉上证报记者。一方面,一些行业企业虽然不缺资金,但由于被银行认为“资质”好,而出现长期享有银行大量、且廉价信贷资金的情况。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一些行业企业“坏账”、或帮助偿还到期利率等,银行被迫追加信贷资金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而在此情况下,银行开就需要开始考虑提升资金运营效率,“比如拆借债券、抵押,借短放长,还有通过同业业务来扩大资产负债表”。“当银行杠杆上去了,自然需要更多地备付金,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备付率那么高,市场还不断出现流动性紧张。”上述人士说。
而对于近期利率上升的原因,目前市场已基本达成共识。瑞银、摩根大通、花旗等机构普遍判断,这主要由于部分季节性因素、以及年底财政放款的进度慢于预期等形成,而并非由于资本外流、央行打算进一步收紧政策等其他原因。
季节性因素方面,银行在每月的5日、15日和25日都必须为新增存款支付额外的准备金,而流动性需求在月末、尤其是季末会有增大,因为银行需要争取更多存款来满足监管要求。
“依据往年情况,财政存款会在12月份快速下降、给银行系统释放流动性,但今年加强财政纪律,财政并未像往年那样突击花钱。而通常央行12月会净回笼流动性以抵消财政资金大幅投放,今年暂停注入也可能是因为预计其操作已经足够,或预期银行会自我调整信贷。”有分析人士说。
在这种情况下,本就脆弱的流动性再加上一根低于预期的“稻草”,很容易导致市场的极度紧张。
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
超过一半受访银行家认为,造成6月份“钱荒”最主要原因是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严重,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央行的一些举措,也使得市场产生担忧。”上述分析人士说。
迄今为止,央行已经通过“官微喊话”、延迟收市、注入流动性等举措,来平抑市场情绪、防止利率进一步攀升。但市场认为,央行实际上是希望商业银行能够根据利率上行和流动性趋紧的情况,相应地调整其资产负债表,管理好自身流动性。
商业银行自身流动性管理问题也早已引发市场关注。中国银行家协会和普华永道近日联合发布的报告中提到,“经过年中流动性紧张的考验后,银行家对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评估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除关注淘汰落后产能、以及小微企业贷款等导致的信贷风险加速外,超过一半受访银行家认为造成6月份“钱荒”最主要的原因是“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严重”,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瑞银在一份报告中称,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金融创新和管制放松,如利率市场化、发展直接融资、鼓励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等,遭遇到市场自下而上地对资金供求关系调整的需求。这导致了金融脱媒加速、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增强、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剧等结构性矛盾。
上述结构性因素导致资金供求紧平衡的状况在一些特定时点,如季末、年末,或局部,如中小银行,表现得尤为突出,从而加剧资金面的波动幅度并提高其波动频率。
“利率上移可能会是中期趋势,造成这一趋势的本质原因:就是资金供求关系的改变。”一家外资大行债券市场负责人告诉上证报记者。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下,商业银行对于其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投资策略的选择,则是加剧资金供求结构失衡的推手。
明年信贷或意外紧缩?
对银行同业业务或其他影子银行监管措施的收紧、抑或是债券和信托市场发生了信用事件,都可能导致明年信贷出现意料外的紧缩
上述趋势延续的后果或许并不轻松。有机构预测认为,鉴于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正在进行之中,2014年信贷增长可能会再次超出政府期望的水平。而另一方面,对银行同业业务或其他影子银行监管措施的收紧、抑或是债券和信托市场发生了信用事件,都可能导致明年信贷出现意料外的紧缩。
2013年7月19日,人民银行宣布完全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利率市场化进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根据中国银行家协会和普华永道的联合调查,尽管短期内多数受访银行家表示整体贷款定价受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79%的银行家认为这将会对银行业盈利造成冲击。
对于下一步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带来的冲击,银行家的主要担忧在于中国银行业对传统净息差盈利模式的依赖以及内部定价机制、自身风险管理水平以及产品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
前述外资行货币市场交易主管认为,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管理自身流动性做好的投资策略就是,关注银行自身流动性管理的各项指标,如存贷比等各种比率。“银行要根据自身的资金流情况、以及对央行政策的预期等来管理每天的现金流,调整资产配置,保持一定数目的滚存资金到期,以支持银行每日所需的现金流。”
往好的一面看是,在资金成本上升、供给趋缓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的债券市场投资者,对于流动性管理会逐步加强。一方面,银监会今年重新修订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办法(试行)》,针对性地提出了风险管控要求。另一方面,银行作为市场参与者,应对大环境变化也需要实现自我流动性管理能力的提升。
然而,不好的一面则是,即便监管层对于银行创新类、非传统投资渠道产品加强监管,但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追求高收益投资标的偏好很难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