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2014金融创新主题:化解结构性矛盾
  • 野蛮生长引爆网贷多重地雷
  • 如何促使沪深A股尽快回归常态?
  • 中国渴求
    “大治理”思维
  • 当调控问责已难以根治地产痼疾时
  •  
    2014年1月7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2014金融创新主题:化解结构性矛盾
    野蛮生长引爆网贷多重地雷
    如何促使沪深A股尽快回归常态?
    中国渴求
    “大治理”思维
    当调控问责已难以根治地产痼疾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如何促使沪深A股尽快回归常态?
    2014-01-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重新确立股市的信用关系。但这样的市场化信用关系的确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这种新信用关系未能确立起来的时候,希望2014年中国股市走向牛市,还只能是一种良好愿望而已。

      □易宪容

      

      《人民日报》近日刊出文章提问:“2014年中国A股能否圆牛市梦”?在笔者看来,这委实有点要求过高了。沪深A股宛如一个积重难返的病人,要想一口气吃成胖子,似乎不太现实。如果经过治疗恢复到正常人状态,就已经不错了。所以,笔者的希望是,2014年沪深A股能回归常态。而这个常态,就是股价变化能确切反映实体经济的现实。毕竟,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非常遗憾,2013年,上证综合指数交出了亚洲股市表现最差的答卷,全年下跌6.75%,比印度尼西亚股市表现还要差。而在曾是金融危机源头的美国,道琼斯指数上涨了26%,在经济积弱不振二十年的日本,日经指数上涨了57%。 2007年10月上证综合指数曾涨至6134点,2013年底的指数只及当年的三分之一。最近4年(自2010年起),上证综合指数跌去了36%。这与中国经济持续多年快速增长并在全球独领风骚的景致大相径庭。各方投资人想必十分纳闷,不总说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吗,为何如此一般性的市场法则到了中国就失灵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对于沪深A股多年的颓势,我们自然可以分析出一百个导致这种现象的理由,特别是体制原因。但同样的市场环境,为何创业板市场能在2013年走出了难得的行情呢?创业板指数从2012年底的713点,一路飙升到2013年底的1423点,上涨达一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票总市值也由8731亿元增至15198亿元,增幅达74%以上。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以往的一般性分析已无法解释沪深股市长期颓势的原因。

      在新股发行意见及新国九条推出之后,市场都在憧憬沪深股市能在2014年走出一波上升行情,但市场实情让人心寒。元旦后的几个交易日,A股依然持续下行。昨日上半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下跌近2%,并创下了2013年8月9日以来的新低,深成指跌破8000点大关。对此,有分析认为,主要原因还是IPO开闸在即,大量新公司将涌入市场,在流动性紧缺的情况下,市场无力承担;也有分析认为,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不理想,政府对影子银行的整顿,美国QE退出等都增加了未来的不确定性。不过,这些因素都不是突发性的,早已存在,因此这样的分析仍然无法解开沪深股市如此颓势之谜。

      不错,现在确有70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等候上市。但是,暂停IPO已有一年多了,可沪深股市并没有因此得以休养生息,并为未来的发展养精蓄锐,行情并未见起色。相反,主板市场的指数重心全面下移,资金大规模地向创业板等转移,市场被严重分化。从趋势看,由于2013年创业板的赚钱效应,这样的市场分化在2014年可能会更严重。所以,希望2014年中国股市能圆牛市梦,绝非易事。

      当前中国股市积弱积弊,既有长期原因,即体制问题,更有短期因素,即失去了赚钱效应。对于长期因素来说,由于中国股市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而来,当年政府希望建立股市来为企业解困融资时,股市的信用并没有确立,只能通过政府担保或隐性担保的方式获得,否则一家由计划经济转型来的企业,投资者如何相信它会履行承诺?怎会把资金交给这家企业?也正因为股市的信用是由政府担保或隐性担保而不是由市场长期演化而来,所以投资者的行为、成本和收益分析的方式自然就与市场演化而来的股市信用条件下的交易完全不同。市场化的信用,其风险的成本与收益则完全由当事人来承担,即投资者对自身的决策承担责任。但政府担保的信用,其风险的成本收益分担就不一样,往往其决策收益归行为当事人而成本则可能让社会来承担。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政府有意愿更多参与和主导市场,而且行为当事人更有动机违规、违法从事高风险活动。沪深股市投机炒作盛行、大股东刻意操纵市场及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始终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顽症,都与这种信用关系有关。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重新确立股市的信用关系。新股发行意见及新国九条的出台,目的就在于此。问题是,这样的市场化信用关系的确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试想,要让政府隐性担保的信用转化为由市场演化而来的信用,难度会有多高。新的信用关系确立,同样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在这种新的信用关系未能确立起来的时候,希望2014年中国股市走向牛市,还只能是一种良好愿望而已。特别是当这种重大的制度改变会触及强大的既得利益时,转型的过程恐怕还会更长。

      从短期来看,就是股市如何尽快恢复赚钱效应,即如何保证投资者进入市场能有利可图。短期内有利可图,投资者才会进入市场,股市才会逐渐好起来。那么,沪深股市的短期赚钱效应从何而来?笔者认为要靠三方面的努力:一是要稳定经济及金融市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国际上做空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言论又十分盛行,对此政府要尽早出台应对政策,不要等到这些做空行为成了市场的预期。如果那样,沪深股市面临的风险会更高;二是当前主板市场的绝大多数大蓝筹公司价格已跌到了净值之下,如果这些公司看好自家企业,就应在此时大力回购本公司股票,以此来显示对市场的信心。同时,加大股票分红力度,吸引长期投资者入市。上市公司2013年年报很快将开始公布,这是落实这项措施的绝好机会;三是重新清理现有的股市税收制度,全面降低交易成本,全面减轻股市交易者的负担。

      有了这些努力,相信沪深股市就能逐渐恢复健康,回归常态,这才有可能重新迈上繁荣之路。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