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路演回放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路演回放
  • 10:评论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人物
  • A16:基金·特别报道
  • 中国艺术品市场2013年秋拍成交额
    上涨15.94%
  • 艺术品出入国门问题重重
    中国艺术市场国际化长路漫漫
  • 国家艺术基金成立
    “管”“办”分离打破“体内循环”藩篱
  • 王开云作品首战拍场结果可喜
  • 马年贺岁邮币市场
    火爆中不失投资理性
  •  
    2014年1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中国艺术品市场2013年秋拍成交额
    上涨15.94%
    艺术品出入国门问题重重
    中国艺术市场国际化长路漫漫
    国家艺术基金成立
    “管”“办”分离打破“体内循环”藩篱
    王开云作品首战拍场结果可喜
    马年贺岁邮币市场
    火爆中不失投资理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家艺术基金成立
    “管”“办”分离打破“体内循环”藩篱
    2014-01-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曹原 ○编辑 陈羽

      

      经过三年多的准备,国家艺术基金终于在2013年年末正式成立,同时成立的还有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负责基金的具体实施。由文化部和财政部发起,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这项基金,是国家扶持艺术发展繁荣的专项基金,基金总额在“十二五”末将达到20亿元。

      从“管”文化到“办”文化,“管”“办”分离的突破不仅体现在文化部门转变职能的改革上,更重要的是政府观念的转变。

      基金面向全社会

      国家艺术基金为公益性基金,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拨款,同时依法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资助范围包括艺术的创作生产、宣传推广、征集收藏、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专项扶持资金不同的是,国家艺术基金的突破在于面向整个艺术领域,涉及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曲艺等多种艺术门类,国有或民营、单位或个人,均可申请基金资助。

      在理事会名单中,可以看到涉及美术领域的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刘大为认为,扶持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正是这项基金资助的重点之一。不过,仍有艺术家提出:“这是不是意味着体制外艺术家就没戏了?”

      据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介绍,为了保证基金使用的“公平、公开、公正”,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将成立专家委员会,将请艺术专家、财务管理专家以及一些社会知名人士组成评审团。专家与申报者之间、专家与专家之间互相并不知道对方是谁。另外,国家艺术基金还将实行单位回避和地域回避。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双舟称,理事会只是基金的决策机构,基金最核心的评审、监督等权力实际上属于专家委员会。刘双舟告诉记者:“其实目前只是基金理事会成立了,理事会主要是审定和修改国家艺术基金的章程制度,基金涉及的各方面,以及具体的操作指南都还在起草中。”

      据了解,《国家艺术基金年度申报指南》正在拟定中,近期将向社会公布。从提交到评审结果出来大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

      打破“体内循环”

      国家艺术基金的成立,打破了原有的“分级管理、分灶吃饭”的文化资金投入模式,试图改变由财政部门根据预算直接拨款给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的“体内循环”模式。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尽管国家艺术基金在国外并不算新鲜,但在国内的成立,是文化赞助与投入机制从相马机制向赛马机制的实验。“国家对艺术的建设与管理,包括投资,由管治与直接介入,逐步走向间接引导与市场自由竞争相结合。”在西沐看来,国家艺术基金的突破还在于改变了以往财政投入直接“养人”的模式,通过间接赞助、专家评审、社会监督、绩效考评等手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

      一个好的机制往往不仅仅体现在机制本身,关键还在于长期且可持续的有效运行,面对内容复杂、主观性又很强的艺术品,国家艺术基金未来将面临哪些挑战?某艺术家直言:“国家艺术基金的成立是好事,但不要成为理事会和相关部门的职能延伸,操作官僚化,不要最后做成一个官僚体制的‘福利’。”

      西沐坦言:“如何做大基金规模?如何搞好运营,包括机制建设与效率的保证?如何保证资助的广泛性和有效性?这都是国家艺术基金将来面临的挑战。”

      著名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北大艺术资本协会会长林天强告诉记者:“基金强调公益性,但是讲公益是不是就不计功利呢?不管是拨款和捐赠,都需要基金资助项目的价值能够得到公认,而且能够在创作、生产、展览、传播、培训、收藏体系中价值得到提升和放大,这样基金才会持续地良性循环。”

      “民营机构和个人怎么报送项目和作品需要观察,怎样发挥社会的力量,市场的力量,起到行业引导作用是值得探讨的。”林天强建议,“国家艺术基金是公共资源,具有引导作用,应最大限度地利用管理机构、市场机制和专业人士来完善推荐保荐和评估机制。”

      西沐称:“面对复杂的艺术生态与有限的评委,以及结构上的缺失和能力上的限制,一开始如果发生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是难免的,关键是要降低门槛,规避申报歧视,强化同行评议的决策力,增强多元化、代表性与有效性。对多元化的艺术发展格局要采用差异化的评判标准,这也是实施引导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