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对股市改革的艰难度长期性应有足够准备
  • 遏制了发行价格虚高,
    能否再遏制新股爆炒?
  • 全球货币治理:一种可能的选择与前景
  • 电子礼品卡成了节日公务送礼神器
  • 对老股转让应该确立的几项基本原则
  • 没有知晓一切的
    投资人
  •  
    2014年1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对股市改革的艰难度长期性应有足够准备
    遏制了发行价格虚高,
    能否再遏制新股爆炒?
    全球货币治理:一种可能的选择与前景
    电子礼品卡成了节日公务送礼神器
    对老股转让应该确立的几项基本原则
    没有知晓一切的
    投资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没有知晓一切的
    投资人
    2014-01-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李 翔

      前些天,一个学生和我聊天说股市。这个在我看来专业素养很不错的金融专业学生,也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姑娘。她说目前正在认真地研究股市的各种理论著作和相关知识,在觉得自己还没有完全掌握了解所有情况之前,她是不会参与这个股市的。不过,作为她的老师,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她,当她越是坚定地要贯彻这个理念的时候,她在沪深股市投资失败、亏损的概率也就越大。这个学生显然秉承了“不熟悉的东西不碰”的价值投资理念,其本质与巴菲特不投资高科技股票的逻辑别无两样。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的理念和业绩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投资者,无数市场上的投资新生代将其“价值投资”的心跳奉为圭臬。在我国追随巴老投资理念的门徒很不少,只是大家有意无意忽略了一点,就算在西方老牌市场上,巴菲特老人信徒的成功者始终很少这个事实,至少巴菲特式的成功,在西方股市也是一个很难复制的故事。更遑论在市场情况更为复杂,相关金融制度更加不完善的新兴市场。

      金融市场的魅力正在于其的不可测性。充满了未来未知的金融市场吸引了形形色色,具有各种交易动机的交易主体来参与,在现有的规则之下完成交易,随着交易主体的不断丰富和资金足够大,那么在一个足够长的交易时间框架之下,资本市场将会对资产给出均衡定价。在最理想情况下,这个资本市场可以实现价格发现功能,并运用价格信号来调配资源以达到最优配置的理论最优状态,只是这种最理想的状态,恐怕也只能在研究者的学术论文中实现。笔者从来就不是市场一般均衡理论的信徒,哪怕市场真的能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之下达到某种均衡,那也不可能是一种稳态均衡。一旦外界因素改变,均衡就会打破,而且缺乏内在制约因素将其带回原有的稳态均衡,因此,市场的波动构成了金融市场的主旋律。外界的扰动可以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可以与经济相关,亦可与之无涉;在极端情况之下,某个交易员的“乌龙指”也可以在市场之上掀起“惊涛骇浪”。一个投资人怎么可能把市场上这种种不确定性研究透?所以,对于投资人而言,面对不确定的市场,与其费心费力地试图达到“知晓一切”,想把一切掌握在股掌之中,还不如努力学会在不确定性下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地生存来得实在。

      对于在金融市场上讨生活的投资者或投机者而言,盈利赚钱固然是每个投资人最根本的目标,但在市场的动荡之中生存下去,对于投资者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须知,金融市场上是最鲜明地体现达尔文所说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的地方。正所谓“夜路走多终撞鬼”,越是自信满满,自恃自身强势的人,往往会在市场上碰壁,栽个不小的跟头,摔得很痛。随着近几年国际市场波动的加大,“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一些投资界的所谓“天王巨星”也接连翻船。有着欧洲股神称号的安东尼波顿,延迟退休移居香港,不料却在港股投资上接连踩上“地雷股”,业绩凄惨,落得“晚节不保”。在2007年次贷危机中赚得盆满钵盈的保尔森,在最近的一波黄金大熊市中也未能自保,损失惨重。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活动,是一场看不见终点的长跑,投资人要想在这场游戏中坚持下去,唯有在坚定信守适合自己的投资原则,留足安全边际,调整心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来适应市场的演化,耐心等待足够好的投资机会的出现。

      大巧不工,重剑无锋,与具备专业的投资知识相比,能更好掌握常识,运用常识在金融投资领域往往来得更为有效。能始终坚持独立思考,用常识来主导自己投资行为的投资人,在市场上的生存概率绝对高于市场平均值。运用常识投资,看起来如此简单,但是对大多数投资人而言却是知易行难,其中症结所在,就是投资者的“心魔”:恐惧与贪婪。在高回报的驱动之下,太多投资人往往会将最基本的常识抛到脑后,眼中所见,无外乎是不断升高的收益率,和一个又一个的造福神话。只要预期回报率足够高,投资人总能想象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故事,来为其投资行为提供心理按摩;而对于那些有悖于他们投资行为的负面的证据和警示,要么选择性地视而不见,要么干脆嗤之以鼻不予理视。在沪市大盘冲上6000点左右排队买基金者如此,在金价盘旋在一盎司1500美元时扫货的中国大妈如此,在我国央行明确比特币的非货币属性之后依然乐此不疲买卖比特币的投资人亦是如此。

      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日益加深之时,金融市场的制度建设和完善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投资者自身投资意识和投资技巧的提高也是不可或缺。毕竟在任何市场中,再好的制度亦有漏洞,监管者的“父爱主义”永远不能包办代替投资者做出投资判断。买者自负这个原则,不应成为一句空话,而是应贯彻在投资者相关投资决策的全过程中。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制度变革正在稳步推进,各方投资者也要适时地调整心态,摒弃一夜暴富的急躁心理,积极适应市场的变化,与中国的资本市场共同成长。(作者系英国约克大学金融学博士,现任教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