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
初见面,新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容易给人留下不“潮”的印象:穿着朴素,作风低调,脸上总挂着一副憨实微笑。
但他做的,却是每个时代最“潮”的事——身处西部小县城,最早嗅到改革气息,从乡土气十足的养殖、饲料业起家,而后横跨农牧与食品、化工与资源、地产与基础设施、金融与投资四大领域,如今又进军互联网金融,涉足自贸区……
尽管已处于半退休状态,但对于新的事物、新的变化,刘永好依然有着非常敏锐的洞察力。“永不过时”的他,正以一种更洒脱、流畅的姿态,开启人生另一篇章。
⊙记者 浦奕安
不认识他的网友评价:“刘永好代表了中国民间无限的活力和创造力。”
接近他的朋友描述:“刘永好是个到哪儿都睡得着的人,不讲究吃穿,有种中国农民的朴实劲。”
在一批又一批民营企业家眼里,刘永好是当之无愧的排头兵:第一批“下海”;第一批走出国门;第一批发起成立民营银行;第一批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刘永好自己总结:其实就是比别人“快半步”。
“我们顺潮流而动,略有超前。你不超前,你就没有机会;但快一步太快了,有可能踩虚脚。所以要快半步,这就能进能退。进,走在前;退,不湿脚。”
2013年,三中全会开过,中国全面改革翻开新篇章。
这一年,福布斯A股家族企业榜,新希望刘永好家族蝉联榜首。密切关注改革动态的他,再次将触角延伸,在互联网金融和电商等领域风生水起。
这一年,“交棒”给女儿的刘永好仍然活跃在公开场合。关注小微企业和中国农业转型,做青年创业导师。
辞旧迎新之际,刘永好坐到了上证报记者面前。他很随意地拉起身上的两层衣服,认真地问,“哪件更上镜?”
花甲出头的年龄,半退休的状态,气定神闲应对之间,隐藏不住那颗依然渴望创新,暗藏激情的希望之心。
交棒开“混合接班”之先河
刚刚过去的2013年,漂浮在企业界上空的一个关键词就是:交棒。
马云、史玉柱等一众大佬纷纷宣布退休或辞职的同时,刘永好也把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接力棒,交给了女儿刘畅。同时,也将这家庞大的企业交付给了一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哈佛商业评论》称之为“混合接班模式”,并评论说:“希望这个模式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成为中国民营企业转型、换代的方案之一。”
谈及此话题,刘永好对记者说,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是没有民营经济的,伴随改革开放而起,当代民营企业的历史其实不超过三十年。
“三十多年造就了一代人,可是,这一代人还没有传承的记录与经验,不能简单地照搬硬套国外经验。”
作为“第一代拓荒者”代表的刘永好认为,中国民营经济,或者所谓的“富二代”接班过程中,一定会深深刻上时代的烙印——不是简单地把权利交给女儿,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他已经退休。
在这种混合接班模式中,刘永好放心大胆启用年轻人,给他们重要位置,并投入巨资让他们去“烧”。“集团中层以上的团队,平均年龄仅三十多岁。”
私下里,一副标准慈父形象的刘永好,在工作上绝不“护犊子”。
“刘畅有海外学习背景,有国际化的视野,也有较扎实的金融、管理类知识功底,并且从基层做起,在新希望体系内、外有十年的工作经验。”但刘永好同时强调,女儿毕竟还年轻。
更重要的是,新希望现在是一个庞大体系,这是任何个人的智慧所不能完全驾驭的,因此,“这个接班一定是由一个责任感强、专业能力突出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共同完成。”
更令刘永好欣慰的是,“混合接班”后,他有了更多时间去思考战略布局,参加各种活动、聚会,奔走各地会会老朋友,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新希望老树发新枝,生机勃发。
这不,虽然刘永好自己不怎么用电脑,但他和互联网大佬们密切接触多了,也切身感受到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创新的无限商机。
此时此刻,他拿出了当年“跑新疆,跳闽江”的创业精神,广发“英雄状”,给年轻人足够的空间,探索移动互联网在食品、农产业以及金融领域等方面的应用,使新希望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继续萌芽创业之心。
分家完美版“亲兄弟明算账”
1951年,刘永好出生于成都市新津县,有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四。
后来的改革开放大潮,一批批家族企业风起云涌,有的风生水起,有的风过无痕。做到一定规模,合还是分,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但放在刘永好兄弟身上,不仅没生出矛盾,还颇有水到渠成之感。
回忆起创业与分家,刘永好感慨:“创业初期,我们四兄弟一块干,叫兄弟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在赤手空拳阶段,没有范本没有资金,新希望的成功,与四兄弟间一个合理有序的治理结构密不可分。
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这次“分家”中,刘永好开始并不同意。他觉得,兄弟四人优势互补,应当继续各自发挥优势,把公司做得更好。但很快,刘永好前瞻性地看到了一些弊端,并敏锐地嗅到了这些弊端对公司发展前景可能造成的麻烦。
最后,在这次和平友好的治理结构内部解构中,兄弟四人既分得了各自的股份,又得到了良性发展的机会。
业界评论:这算得上是中国企业史上最精彩、最完美的“亲兄弟,明算账”。
如今,四兄弟各自为政,跨界不同领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家族企业的整体见证者与优秀践行者。
“现在看,当初的分家是成功的。我们既是亲兄弟,又是合作伙伴,在不同的公司运作不同的业务,同时,整体又相对地协调。”刘永好总结道。
跨界 不做“大王”想“接地气”
“以前,我们养数千万只鹌鹑,说我们是鹌鹑大王;有段时间,我们养鸡很多,又说我们是养鸡大王……”
在主打“变革与跨界”的创新年代,刘永好和新希望不想做“大王”。他对记者说,“城头变幻大王旗,不接地气。”
刘永好说起互联网精神:“要做‘服务员’,和广大消费者站在一起,和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黏在一起。”
他双眉微蹙,一边思考,一遍叙述。“当你跟合作伙伴和消费者黏在一起的时候,你的产品就会广泛应用于市场,也就能够成长。”在刘永好看来,从大王变成市场服务员,是适应目前产业发展的最大变化。
近几年来,伴随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刘永好对自己和新希望集团的定位,早已不仅局限在农牧产业。在此过程中,刘永好有着他的自信,他的骄傲。
1993年,希望集团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国家工商管理局批准的私营企业集团。
1995年,希望集团被国家工商管理局评为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第一名。
1996年,刘永好参与创立中国民生银行,成为内地第一家民资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无数“第一”接踵而来。刘永好越来越撒欢:深耕农牧,进军化工,试水金融,海外收购……
规模玩大之后,他开始玩创新,成立了民生电商,挺进最时尚的互联网金融,还谋划着农牧业的“全产业链模式”,打算包下中国千百万新兴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的市场和资金。
当然,最值得刘永好骄傲的,还是他的农牧产业。
到2012年,新希望集团在15个国家建了554家公司。他还计划着要在5年时间里将海外投资的占比由3%提高到30%,甚至希望“最好逐步达到近50%。”
对这个设想,他觉得并非“狂妄”——“中国人多地少,粮食价格比国际高,进口不断增加,我们要把工厂设到国外去,在发达国家买技术买品牌,在资源好的地方买资源,在发展中国家建工厂,为中国市场服务。这就是我们的转型。”他说。
开拓用互联网精神来养猪
在与刘永好的交谈中,记者无时无刻都能感觉到,这位1951年出生的企业家对新事物、新变化异常敏锐的洞察力,特别是对互联网行业的密切关注与深度参与。
“所有企业都要学习互联网的创新精神。”全面拥抱互联网的刘永好现在老说,“就像在海里,你始终在潮头上,才能有效前进,否则被打在沙滩上,就没你的戏了。”
看似乡土气十足的养殖问题,到了刘永好这里,也生发出了移动互联网的新希望。
“企业应该为农民打工:帮助农民工做技术服务是打工,提供金融服务、市场服务也是打工。应该让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自己建的猪舍里养猪,而由我们帮他们提供一整套服务。”
刘永好直言:我觉得这叫用互联网精神来养猪,靠互联网精神来转型。
不仅养猪,养鸡、养鸭也是如此。“当我们把这个平台搭好;当我们去做更多的专业服务;当我们为这些养殖户,为这些家庭农场打好工,他们就拥护你。当你背后有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农场的时候,那么你的影响力、竞争力、产品以及市场自然就都有了。”
同类项比较,他觉得马云就是在为千百万的小商家打工。
“他搭建了淘宝和天猫的平台,把信誉做好,把支付做好,把交易做好,把方方面面做好。”刘永好说,马云为一千万商家打工,商家赚钱了,发展了用户,然后让老百姓便利了,再不断去重复这一过程,形成良性循环。
刘永好没有把对互联网的感受停留在口头上。
2013年10月9日,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日本SBI控股株式会社在上海浦东新区签署协议,将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一个中外合资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金融创新业务。
刘永好相信,通过引进国外做得最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加上适应上海本土情况的陆家嘴集团和新希望集团的强势民企相结合,“我们将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摘取浪尖花朵。”
此外,新希望集团还与民生银行股东筹资注册民生电商。“这段时间我更多是到处走一走看一看,不断跟人合作。我们用互联网的精神来引导创业、投资和发展,或许这就是企业变革的新机会。”
这时,刘永好忍不住又说了一句:“一定要用上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