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琼
每五辆国产汽车中,至少有一辆出自上汽集团。这是2013年上汽集团交出的答卷。但事实上,这家中国汽车业的巨无霸,早已不再执著于销量第一,而是开始挑战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自主品牌。在初步对抗合资品牌、站稳脚跟后,上汽集团乘用车自主品牌业务(上汽乘用车公司)将进入第二阶段——盈利增长期,2014年上汽乘用车公司制订了盈利1亿元的规划。
一直以来,上汽集团的亮点在于三家年销量超过150万辆的合资企业。其中两家为乘用车龙头企业、年销量过150万辆的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家为交叉型乘用车冠军企业——上汽通用五菱,2013年销量约160万辆。与这些兄弟公司相比,上汽集团乘用车自主品牌业务(上汽乘用车公司)体量明显较小,仍处于打基础阶段。因此,当上汽乘用车公司希望2014年盈利1亿元的消息出炉后,引起外界争议。上汽集团乘用车自主品牌业务(上汽乘用车公司)体量明显较小,仍处于打基础阶段,2014年盈利1亿元并非易事。毕竟2013年上汽乘用车公司并未完成既定的“24万辆、盈利5000万元”的目标。但上汽集团内部却认为盈利并非难事,因为在多年沉淀后,上汽乘用车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2013年上汽乘用车销量为23万辆,同比增长15%。虽然增速较整体市场增速低约3个百分点,但上汽乘用车是少有的头对头与合资品牌竞争、且能在合资品牌的强势进攻中脱颖而出的自主品牌。其两大拳头产品荣威350、MG3持续热销。在细分市场负增长的情况下,“英伦精品小车”MG3全年累计销量达到45446辆,增长11.8%,超过众多强势的合资产品,,成为销量仅次于大众POLO的A0级精品小车两厢车型。而被誉为“最具科技感家轿”的荣威350,全年累计销量达到113033辆,增幅高达51.9%,并且从2013年9月起,连续4个月销量跨入“A级轿车万辆俱乐部”;在细分市场的排名也在持续上升,成为自主品牌中唯一进入入门价在8万以上“万辆俱乐部”的成员。
成功对阵合资品牌,源于多种因素。第一,双品牌战略初见成效。2013年,上汽乘用车公司进一步强调双品牌战略,由不同团队运行荣威和MG两个品牌。荣威、MG差异化加大,其中MG品牌突出英伦个性、运动感,荣威品牌则继续回归大气、科技的主线。第二,大手笔研发投入后,产品质量、技术进一步提升。2013年,投资高达44亿元的技术中心全面竣工。更引人注意的是产品的动力升级,搭载了“黄金动力组合”的MG5 1.5T 6AT上市,了采用1.5T Hyperboost发动机,集成诸多先锋科技,并采用了涡轮增压技术,动力表现堪比2.0升,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为7.2L。在上汽乘用车公司掌握世界主流技术研发趋势的同时,也显示出其已步入全球动力总成研发的第一阵营。此举被视为正式拉开上汽动力总成战略的序幕。第三,以售后服务取胜。2013年9月,上汽乘用车公司率先启动三包政策,荣威和MG所有产品将质保期升级至3年10万公里的超长期限,远高于国家“汽车三包规定”3年6万公里的相关规定,也高于国内众多主流合资车企。此外,上汽乘用车公司推出的售后服务产品“宅捷修”,已成为国内车企售后服务的新标杆。“宅捷修”已增加到了80项,全国299站网点到家平台正式启动。针对三四线城市,上汽乘用车公司推出“宅捷修-网点到家”服务,真正实现了售后服务的全面到家。
在做好产品研发、生产、售后准备后,上汽乘用车公司将走出盈利攻坚战。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称,2014年上汽乘用车公司计划销售26万辆、争取销售28万辆,其中出口1.5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