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国债收益率上升带来的风险和机遇
  • 沃尔克规则对中国的启示(上接A1版)
  • 小心你的银行理财产品“零息过节”
  • 重防守稳操作 兴全社会责任深挖景气行业
  •  
    2014年1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研究·财富
    国债收益率上升带来的风险和机遇
    沃尔克规则对中国的启示(上接A1版)
    小心你的银行理财产品“零息过节”
    重防守稳操作 兴全社会责任深挖景气行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沃尔克规则对中国的启示(上接A1版)
    2014-01-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沃尔克规则对中国的启示

      (上接A1版)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沃尔克规则”的实施,是美国对其1980年代之后的金融异化导致2008年金融海啸的深刻而痛苦的反思结果,是在其新自由主义框架之下和经济、政治、法律制度之中所能作出的最大限度的有限调整,是美国有识之士为了国家根本利益与华尔街利益集团的一次拼力博弈抑或挣扎。但治标不治本,效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问题是我们应该珍惜“沃尔克规则”给我们的价值取向启示,重新认识美国金融模式特别是美国金融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在学习美国时那种不明就里、不辨菽麦、刻意模仿、惟恐不像的糊涂做法。以及盲目盲从,自以为是免疫超人,别人生病我们不吃药,大有非要给人殉情陪葬不可的气势。

      既然“沃尔克规则”是美国金融自救的最大限度的有限之举,我们就应该发挥自身的制度优势,吸取美国金融的经验教训,绕过金融沼泽,选取正确的金融道路前进。

      我们一是要拨开金融衍生品所谓“对冲风险”的谎言迷雾,让金融回归本原,忠实地做服务实体经济的“服务中介”,釜底抽薪,坚决限制金融衍生品,坚决不把金融衍生品这只潘多拉盒子在中国打开!不像美国那样待其泛滥成灾后无可奈何仅禁止大银行参与交易。

      二是应该为金融“创新”重新定位。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西方以沃尔克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者、从业者和监管者已经指出金融“创新”只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是有用的,1980年代之后的金融深化和实业投资事实上是成反比的。而且不仅如此,金融“创新”已经成为金融风险的源头。

      因此,中国金融应该老老实实为实体经济提供“中介”服务,不要“创新”花里胡哨的“自我服务”。如果一定还要“创新”的话,就一定要走出一条与美国完全不同的“创新”道路,不要搞衍生品!那不是“创新”,那是低层次的、迈向峭壁边缘的危险模仿!不要挂羊头卖狗肉,打着为实体经济服务而“创新”的幌子,干着妨害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争抢资金资源)的勾当。

      中国金融“创新”应该转变观念,改变方向,调整聚焦点,下工夫调查研究实体经济需求,认真思考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首先是为制造业服务。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是一个大国安身立命、持续发展的基础。金融为制造业服务,要有支持甚至引导制造业完善体系、优化结构、升级产品的主动意识和战略思维;金融为制造业服务,要理解支持建立以行业领军大企业为骨干,带动广大中小企业专业细分市场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抓大者抓大,抓小者抓小,为其提供金融服务供应链,提供针对不同行业特点、企业特点的多样化适配金融产品。

      其次是支持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关系我国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关系就业增长,关系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是金融服务的重要方向和对象。但服务业门类丰富,服务方式复杂,金融服务难以规模化,需要精细化服务,需要创新。

      第三,金融服务应当关注农业、农村、农民。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但落后的部分。关注农业农村既是我们的责任,也关系到中国的持续发展。金融应该为农民提供金融便利,为其提供信贷支持,帮助边远农村解决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困难,并探索提供抗农业周期风险的保险服务。农业金融是中国金融最应该考虑“创新”的方向。

      第四,金融应在正确的方向为城市化服务。金融服务城市化应改变观念,纠正楼市化错误。引导支持为城市新居民提供如水电气、交通、教育、医疗和文化等系列公共服务,让新居民安居乐业。

      我们目前正处在一个发展路径、增长方式改革的转换期,金融作为国家经济的动脉尤为重要。在这个关键点上,我们应该深刻、清醒、稳健、以史为鉴,殷忧启圣,切勿麻木、麻痹贻误复兴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