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初裁决定对原产欧盟多晶硅暂不实施反倾销措施
⊙记者 王文嫣 ○编辑 衡道庆
昨天,商务部发布预告警示称,美国商务部再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同时对原产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同时,商务部还宣布了对欧盟多晶硅“双反”调查的初裁结果,认定存在损害但暂不采取制裁措施。行业专家认为,美国再启“双反”调查的结果不乐观,可能直接影响到我国对美光伏出口市场。
美国商务部23日宣布,将对从中国大陆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同时对从中国台湾地区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具体涉案产品为晶体硅光伏电池,不论是否单独、部分或完全组装成为其他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电池,组件,层压板,面板和建筑一体化材料等。
根据美调查程序,美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2014年2月14日前后作出损害初步裁定,若结论为肯定,美商务部将于2014年3月28日前后做出补贴初裁,于2014年6月11日前后做出倾销初裁。
“美国堵上台湾地区代工这一漏洞只是时间问题,相信很多企业早有预计。”平安证券能源金融部执行总经理王海生告诉上证报记者,此次启动的调查是上一次争端的延续。2012年10月,美国决定对从中国大陆进口的太阳能组件征收24%-36%关税。不过美国商务部的裁决仅针对中国大陆光伏电池片或使用中国大陆光伏电池片的光伏组件。此后,部分大陆企业在电池片环节选择了台湾地区代工产品,从而规避“双反”的高额惩罚税率。
由于中美解决此前的光伏贸易争端选择了相互制裁的方式,王海生认为此次调查结果也不会乐观。“不过这主要是针对信心方面的打击,对贸易实质性打击较小。”王海生表示,目前对美出口的光伏组件约占国内光伏组件总出货量的5%-10%。而早在去年12月31日,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已警示国内光伏企业及早做好抗辩准备。
就在中美光伏贸易争端波澜再起时,中欧光伏贸易争端也出现了新进展。商务部24日下午公布了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初裁结果。商务部认定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中国多晶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且倾销、补贴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考虑到本案特殊市场情况,调查机关决定在初步裁定后暂不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无论是针对美国抑或欧盟的措施,都体现了‘礼尚往来’的精神。”新能源行业分析师表示,自从去年中欧光伏贸易争端最终达成价格承诺、配额出口协商后,业内已判断中国对欧盟多晶硅产品不可能再采取严厉制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