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互动
  • 7:研究·宏观
  • 8:艺术资产
  • 9:股市行情
  • 10:市场数据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张后奇闪辞平安养老
    微博发炮公开“重大意见分歧”
  • 五大行回应存款利率“一浮到顶”
  • 港股昨跌1.25%
  • 阿里、腾讯“血拼” 将是谁的噩梦?
  • 人民币中间价反弹
  • 昨国内大宗商品涨跌互现
  • 预期好转引发两市放量普涨 创业板指数本周大涨6.37%
  • 两年来北京地区意外险保障超亿人次
  •  
    2014年1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财经新闻
    张后奇闪辞平安养老
    微博发炮公开“重大意见分歧”
    五大行回应存款利率“一浮到顶”
    港股昨跌1.25%
    阿里、腾讯“血拼” 将是谁的噩梦?
    人民币中间价反弹
    昨国内大宗商品涨跌互现
    预期好转引发两市放量普涨 创业板指数本周大涨6.37%
    两年来北京地区意外险保障超亿人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阿里、腾讯“血拼” 将是谁的噩梦?
    2014-01-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新华社记者 华晔迪 罗宇凡

      

      当供职于一家国有银行个人银行部的李健借助快的打车轻松完成一次叫车过程,获得支付宝提供的10元奖励,同时为他提供服务的“的哥”小刘也乐滋滋的收获15元奖励时,李健的内心并不开心:“这原本是属于银行业的市场蛋糕”。

      眼下,站在快的打车、滴滴打车这两家打车服务APP身后的阿里巴巴、腾讯这两家互联网巨头正在进行一场抢夺打车支付市场的“血拼”,二者均投入数以亿计的奖励基金,拿出誓当行业老大的架势,针锋相对地推出各种令人难以抗拒的优惠奖励措施。

      如果你觉得二者迟早会拼出个“你死我活”,就大错特错了。这场看似残酷血腥的较量中,二者都是大赢家,可以预见,很快,在中国的城市尤其是重点城市租车市场,出租车司机和消费者就将习惯用支付宝或是微信支付,“也就没有其他支付服务提供商什么事了”。

      稍微回顾一下打车支付市场这一个多月来的变化,就不得不佩服互联网企业的魄力和执行力。以支付宝和快的打车为例,去年12月初,支付宝首度宣布进军北京出租车支付市场,当时全北京还只有5000辆出租车能实现支付宝支付,短短一个多月后,现下快的打车在全国用户数已达2300万,日订单量超过30万笔。

      与之相比,一些银行几年前就开始力推的NFC支付手机,从概念提出初期,就借助媒体大肆宣传能够实现公交车买票快捷支付,到现在,几年过去了,有多少人能在几个城市的几辆公交车上实现这一“快捷支付”呢?相较之下,高下立现。

      有人说,只是一个打车支付,本来就没有进入过银行系金融机构的法眼,相对于银行业那么多收益丰厚的业务来说,打车支付不怎么赚钱,反而可能需要烧大钱来培育市场,“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以反问一句,如果没有围绕客户需求布局业务的理念,没有掏钱为客户一些基本需求提供免费服务的魄力,将来,凭什么赢得或维持客户愿意付钱的业务呢?

      很明显,打车服务仅仅只是互联网巨头围绕消费者需求布局业务中的一步,他们的野心也远远不仅如此。以支付宝为例,如今,打开支付宝钱包APP,人们能够实现的从最初的转账、网购支付扩展至信用卡还款、餐饮支付、旅行订酒店、缴纳水电费、医院挂号甚至慈善捐款、汽车违章缴纳罚款;这些,在仅仅一年前,人们还都是习惯借助银行服务实现的。

      而这似乎还只是开了头,围绕人们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服务,互联网公司还在猛力布局。与之对应的,是银行系金融机构在现有市场和一些潜在市场上的节节败退,在近期最为吸引眼球的理财市场,曾几何时,配置一笔年息在5%左右的理财产品,人们还得跑一趟银行;现如今透过支付宝或财付通,购买一款年收益在6%、7%的理财,“分分钟搞定”。

      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眼中,除去偶尔去超市刷一下信用卡外,曾经的银行卡似乎正在逐步缩小为支付宝钱包或是微信支付里的一个符号。

      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巨头在金融服务领域将依然保持咄咄逼人的势头。除去此前已在多个国内知名商场布局线下支付,支付宝近日又将手伸向海外,记者从支付宝公司了解到,我国香港336家OK便利店、90家卓悦门店、佐丹奴及19家核心商区门店,统一阪急百货台北店已支持支付宝条码付款;春节后支付宝还将进入韩国等区域市场。

      而据记者了解,除去已让人们感受到方便快捷的声波支付、条码支付、二维码支付外,互联网公司已在着手推出包含指纹为标识的生物支付,而这将意味着,人们出门购物、消费,不仅不需要带钱包,连手机也可以不用了。

      显然,这些,对于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下还无法快速觉醒的一些银行系金融机构而言,噩梦还只是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