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特别报道
  • 马年前瞻:股市楼市行情或将大换位
  • 推进注册制是沪深股市改革根本方向
  • 过年了,公司给员工父母呈上一份红包
  • 外论点击
  • 手游著作权
    保护现状堪忧
  •  
    2014年1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评论
    马年前瞻:股市楼市行情或将大换位
    推进注册制是沪深股市改革根本方向
    过年了,公司给员工父母呈上一份红包
    外论点击
    手游著作权
    保护现状堪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马年前瞻:股市楼市行情或将大换位
    2014-01-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温建宁

      持续低迷六年的沪深股市,现在是否具备了由弱转强的条件了呢?2014年究竟有没有投资机会呢?现在看来,沪深股市两极分化的格局短时间内难改,而长期低估值的产品已具备了内在价值,其价值的释放和发现过程值得注意。利率市场化的大步推进或将使得股市与楼市的行情大移位,2014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或许正在孕育着新机会。但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趋势又将大大限制股市的上升动力,所以市场振兴的希望还寄托在相关制度的深入改革上。

      辞蛇迎马,万象更新之际,也是筹谋投资之时。

      归根结底,科学设定投资标的,预判投资可行价值,是投资成功的根本保障。要是从开年伊始就能明了趋势抓住契机,就大有可能收获一半的成功。从某种角度上说,投资就是识别大概率方向,从大概率角度趋利避害,认清投资约束现实,预估风险爆发边界。因此,只要做到投资方向判断正确,所选投资行业潜力无限,所选投资标的蕴含升机,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投资效果了。

      那么,持续低迷六年的沪深股市,现在是否具备了由弱转强的条件了呢?2014年究竟有没有投资机会呢?在癸巳甲午的交接点上,笔者的基本判断是,沪深股市两极分化的格局短时间内难改,利率市场化的大步推进或将使得股市与楼市的行情大移位,但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趋势又将大大限制股市的上升动力,所以市场振兴的希望还寄托在相关制度的深入改革上。

      第一,沪深股市新老交替,两极分化严重。一方面,创业板市场异常火爆,估值溢价如日东升。重启IPO发行的新股,即使有限制爆炒的各种设计,依然阻挡不住打新族的狂热追捧。比如“带病”上市的我武生物,上市首日曾两度“临停”,也阻挡不了其后三天连续涨停,短短四个交易日暴涨93%,这种态势打消了市场扩容的担忧,彻底激活了创业板和中小板做多的热情,促使创业板跨越1423的前高点,直接向1500新高发起冲击。不过,有必要注意市场狂热化暗藏的风险。

      另一方面,主板市场交易清淡,估值持续下滑。作为主板市场“定海神针”的银行股,一直是市场中的价值中枢,也是基金配置的首选,更是投资者比较有代表性的投资标的。尽管银行股市盈率已经很低,但是因为担忧地方政府债务,担忧房地产价格逆转的影响,银行股的估值还是存在很大争议。尤其在这个敏感时候,中诚信托30亿元信托产生兑付危机,直接引发工商银行的股价下跌,这种“黑天鹅”事件的袭扰,打击了A股2000点低位形成的均衡,致使主板存量资金流失严重。但换个角度看,长期低估值的产品已具备了内在价值,其价值的释放和发现过程值得注意。

      第二,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利率运行进入加息通道。现在可以预计的是,利率上升所聚集起来的市场力量,将成为刺破房地产泡沫的那枚“银针”,我国的楼市和股市或将大换位,房地产因“失血”临近拐点,而股市有可能获得新的契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那么,作为市场重要资源的资金供给,按照市场方式予以合理配置,就是市场提出的基本要求。去年两次影响深远的“钱荒”,凸显了当下我国金融体系结构性矛盾,更反映了长期被人为压低的管制利率,已被市场力量撬开了一条缝隙的事实。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将使得利率有了真正推动市场的力量,也促成了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这事实上已改变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原有格局。近期,五大国有银行毫无征兆地调升存款利率,把中长期存款利率“一浮到顶”,就是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地争夺资金使用权的表现。面对互联网金融的逼人之势,任何一家传统银行都不敢继续压低存款利率。

      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承受了较大的下行压力,但众多城市房地产却逆经济周期运行,比较诡异地以加速上涨吸引不少买房客,以致给不少人造成了财富幻觉,以至于到了2014年还有不少人沉迷在房地产财富中。笔者以为,五大行悄然提升利率,不管是主动应对挑战也好,还是被动保持流动性也好,都说明了银行只有提高贷款利率,才能保持必要的银行利润实现,这就促使银行信贷投放发生较大变化,相对利息较低的房贷不再会引起银行的热情,房地产市场将因为获取资金的能力下降,而缓慢走向一个周期结束的终点。

      从传统经济学理论来看,加息会对股市造成抑制作用,理该不利于资本市场发动行情。但是,中国资本市场尤具特殊性,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这就决定了沪深股市更多是资金驱动的市场,只要有资金在不断地源源流入,就有行情不断提升的可能,去年7月以来创业板的走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笔者以为,房地产交易由过热到逐渐冷却,正好是资金从高位逐渐离场的过程,房价由交投活跃到交易僵持,将会从中挤出大量资金,这些寻求新机会的投资资金,有很大可能被吸引到创业板之中来。如果这个现象不是短期行为,是一种有决定结果意义的市场行为,那么引发沪深股市新行情的增量资金就有了着落。

      资金以市场化方向流动,资本市场就是一个容量无限的“蓄水池”。当前,沪深创业板每天的成交量已超过400多亿,跟上海主板低迷时的成交量相当了。几乎说明光一个创业板,就提供了较大的资金容纳能力。何况1月24日新三版市场的开通,一下子就提供了200家公司同时挂牌的能力,更有公司以涨70倍的市场表现提供了诱人的赚钱效应。所有这一切,都告诉那些寻求出路的资金,2014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或许正在孕育着新机会。

      第三,经济转型确立了经济增速下行的趋势,将成为消弭股市上涨动力的不利因素。毫无疑问,经济转型需要付出巨大的阵痛,也会伴随性滋生诸多经济风险外溢;应对和化解经济积累的各种风险,都有可能刺激银行风险爆破;金融政策主动或被动的调整转向,都有可能触发股市风险暴露。这些风险的连续聚集,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最大隐患,也是资本市场改革面对的最大难题。

      第四,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就是资本市场发展最大的红利。就资本市场而言,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投融资体制双向的改革,既注重股市的融资功能,也注重股市的投资功能,而有了市场持续的赚钱效应,才会提高IPO直接融资的市场认可度。否则,丧失了投资功能的市场,融资功能迟早也会失去。

      (作者系上海金融学院统计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