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马年的投资品市场,国际资金寻求避险产生的需求,导致黄金阶段性保值能力提升,预计国际黄金市场可能存在20%至25%的反弹空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政府强力去过剩产能,信托和理财产品风险不断暴露,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假借各种资金渠道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恐将承担更大的烦忧,风险厌恶型资金将推动国债受益上升;股市赚钱效应逐渐显现,资本市场机会挖掘将呈现出新特点,大消费概念对经济下滑有一定免疫力,但再继续看好却已不合时宜了。
□温建宁
在一片“马到成功”的祝贺声中,我们走入了甲午新春。“春江水暖鸭先知”,“燕语莺啼报春忙”。一年之计在于春。良好的投资规划,就像一幅春天的画卷,既是投资规避风险的预见,也是投资获取成功的保证。纵观马年的投资品市场,笔者以为存在着三个趋势性或方向性的投资机会。
第一,国际资金寻求避险产生的需求,导致黄金阶段性保值能力提升。
据多方数据证实,2014年国际经济不确定性依然较多,特别是美国经济喜忧参半。一方面,美国经济温和增长,实体经济复苏明显,就业状况改善超预期。据2月7日公布的今年1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长迅速,同期失业率回落0.3个百分点至6.7%,同时ISM数据显示非制造业PMI好于预期,这表明美国经济复苏趋势加快,实体经济和服务业对资金的吸引力增强,导致资金流出股票等高风险市场,为黄金市场发挥保值避险功能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美联储主席换届,货币政策调整风险增加,新兴市场面临不确定性压力。随着已卸任的伯南克受聘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珍妮特·耶伦成为美联储百年历史上首位女性央行行长,预示着美联储或将有新的政策思路,也意味着货币政策存在转向的变数,这将给习惯了宽松货币的新兴市场造成极大压力,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走向将呈现更大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会引发股市和汇市的较大波动。
笔者初步判断,美联储鹰派势力的主张有可能会占上风,伯南克渐进式QE缓慢退出计划将改变,一旦QE加快步伐退出,在高位震荡一段时间的美股极有可能已终结了上行周期,去年12月31日创出的16588.25或许就是道琼斯指数的阶段性最高点了,美股如果震荡下行,将释放不少资金,这些避险保值资金会推动黄金市场反弹。要是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成立,那么国际黄金市场将产生一波较有力度的反弹行情。从COMEX黄金去年6月28日每盎司1179.40美元的低点计算,笔者预计将存在20%至25%的反弹空间,大体预判反弹高度能到每盎司1415.25至1474.25美元的区间。这样,跟随国际金价波动的国内纸黄金或黄金实物商品市场都将有反弹的机会,被套牢的“中国大妈”,也将获得一次宝贵的解套机会。
第二,信托和理财产品风险不断暴露,风险厌恶型资金将推动国债受益上升。
过去一两年,无论是高收益的信托产品,还是高利息的银行理财产品,风头都很盛,非常受投资者青睐。这些产品大多数都投资很集中,不是投于当时炙手可热的矿产资源,就是投资于没有人相信会跌的房地产领域,只因为这些行业有暴利,所以能承担像高利贷一样的资金使用成本。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政府强力去过剩产能,有意识倡导经济发展品质,有意识引导经济降速发展,所有资源类产品价格一跌再跌,那些投资这些资源类产品的信托产品自然就暴露出了风险,中诚信托旗下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出现兑付风险,也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了。这次大约30.3亿元的风波,已让投资人心里忐忑了一阵子,也为高收益信托产品的安全性敲响了警钟。虽然最后退回了本金,保持7%的保本付息信托刚兑“金身不坏”,但谁也不能保证一旦下一个风波出现,投资者还能这么幸运吗?
还有那些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假借各种资金渠道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恐怕将承担更大的烦忧,比已经暴露的“涉矿”类信托将更烈。笔者预计,有可能在2014年“两会”前,房地产将从政策上冲破迷雾,逐渐清晰明了其居住功能,而剔除附加其拉动经济的任务。要是政策依然混沌不清,那么时间会稍微晚一点,在2014年6月前后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通过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因为国内国外资金供应减少,资金池子水位不断降低,而这最终将对高房价形成“地心引力”,促使房价向地面回归以接“地气”,这种市场的纠错力量,将让无数投向房地产的理财产品现出原形。
所有这些风险的暴露,将促使资金寻求安全的避风港,这将给国债市场营造一定的机会。
第三,股市赚钱效应逐渐显现,资本市场机会挖掘将呈现出新特点。
首先,证监会已通过新股IPO探索了股票供给的扩容之道,对市场造成了较大的承接压力,而作为活跃市场的资金扩容也许为时不远了,有了市场的“源头活水”,就能更有效率地发挥直接融资的市场功能。否则,要是没有资金的配套扩容,即使能推动新股IPO上市,也难免一上市就遭遇冷落,面临破发的尴尬局面。春节前上市的陕西煤业,在年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距破发仅咫尺之遥,已充分说明了引导资金入市与推动新股发行上市同样重要。
低廉低估值的资本市场,已具备了较大吸引力,必然吸引具有战略眼光的机构投资者悄然布局。如果渴望保值增值的养老金获得政策支持,而保险资金又能把握住市场的安全边际,那么资本市场由增量资金带来的投资机会不言而喻。
其次,从沪深股市具体投资方向来讲,一些著名投资机构2014年仍然看好消费概念,仍然看好如贵州茅台那种投资标的价值,依然认定这些公司有能力跨越经济周期,以为可以获取超额收益,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原因并不复杂。如果把观察停留在中国经济的表象上,确实大消费概念对经济下滑有一定免疫力,可要是深度考察中国经济内核,就会发现消费的两个层面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一是城乡居民消费,二是政府扩大消费。大量城市居民因为承担了住房按揭,单位稍微迟发工资都担忧还贷信誉,显然其剩余消费能力严重不足,而农村居民即使有较大消费能力,也受制于劣质低价产品影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有限。
剩下的就是政府扩大消费了,看起来那该是最有消费潜力的层面,而现实状况又如何呢?政府压缩开支、倡导行政节约的要求,基本都已常态化了,“三公”经费的使用越来越趋向规范,政府和官员的吃喝消费基本上都被杜绝了。现在一些五星级酒店都已主动要求降星,西湖边上的高级会所渐次关张,国际奢侈品在我国的销售也已大幅下滑。显然,再继续专注消费主题投资,已不合时宜了。
相对而言,在具体投资品上,笔者更看好软件类高科技投资品。
(作者系上海金融学院统计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