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保利文化H股上市倒计时
    内地拍卖行将与证券市场首次“亲密接触”
  • 曾健勇:孩子的寓言
  • 从“新工笔”火爆
    看“新产品”前景
  •  
    2014年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保利文化H股上市倒计时
    内地拍卖行将与证券市场首次“亲密接触”
    曾健勇:孩子的寓言
    从“新工笔”火爆
    看“新产品”前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曾健勇:孩子的寓言
    2014-02-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唐子韬 ○编辑 陈羽

      

      当“新工笔”的概念不再是一个问题、艺术创作的材质和方法都已不再成为局限的时候,作品往往就是艺术家观念的最直接诠释。

      曾健勇的绘画,看似单纯直白:男孩、女孩,少年的忧郁、成长的烦恼,中年的孤独与困惑……干净雅致的色彩中,细腻的墨性自由而内敛。他喜欢用孩子的形象,讲述着成人世界的寓言。

      黑色童话

      2007年,曾健勇因为自己的小孩在上学读书时候的适应问题,不得不为他的孩子更换学校,这导致了他开始思考教育与人的成长问题。于是,他笔下的《大队长》系列诞生了。一个戴着红领巾,歪着脑袋,瞪着大大的眼睛的孩子形象出现在他的作品里。

      “学校为了培养优秀的孩子,会对孩子施加很多他们这个年龄不应该承受的压力。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童年时候还算无拘无束的生活。”曾健勇说道,“我开始想,教育和人的成长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艺术家把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慢慢地凝结在画面里。小学生、大队长,戴着红领巾、三道杠的好学生,这些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的童年身份化人物,在曾健勇的笔下变得古怪冷漠,他们从我们童年的记忆符号,逐渐变得清晰可辨、耐人寻味。

      此后,曾健勇在作品中形成了自己笔下特别的儿童形象。目光呆滞、茫然的孩子,有时候脖子上系着的黑色领巾、黑色的书本、斗篷等等。在本来淡雅清新的画面色调中,他逐渐地有意加入了纯黑色的“不和谐”因素。

      “他们像是一个个‘问题儿童’、‘问题少年’,我在他们的特质上加了一些黑色的成分,想要强调孩子内心的复杂情感,那些可能遭遇的困惑和无奈。算是对童年的庸俗化、唯美化表现的一种破坏吧。”

      童真的色彩与忧郁的黑色部分之间的矛盾化处理,让人联想到时下流行的“黑色童话”。这也让曾健勇的画面情节和表现主题,多了些寓言的意味。在此后的一系列作品:《少年时代》、《夜游》、《我们终将老去》表现的少年成长、童年梦幻与成人世界的主题中,那种代表对人生的无奈、矛盾与不确定性的情绪一直延续着。

      “我的创作方法,来自于我的体验,来自于生活、社会和书本。我把它转换成画面,一旦这种体验能够成功传达,创作就成立了。”曾健勇说。

      层叠空间

      曾健勇作品中画面的背景常常被表现为一种错乱和重叠的空间。

      “空间感的产生有很多种,我喜欢强调一种不依赖透视的空间感。”曾健勇告诉记者。他的画有种半透明效果,在技术处理上,是通过从宣纸背后画出,利用宣纸的透明性表现出来,再加上阴影而形成的。

      “这种半透明的效果,还有我想表达另外一层意思:就像电影《盗梦空间》里面的一层一层的梦境,与现实观看的空间不同,实际上是人类内心的不同世界。”

      在作品《达尔文的证据》中,远观类似宗教场景的画面图像,但近看却不是宗教人物,而是小孩做的角色扮演;周边的道具、画面的背景中不确定的空间关系,让观者的心理产生了疑惑和矛盾。曾健勇说,他想在画面中强调一种对画面本身理解的层次感,不仅仅是画面空间关系、画面结构,而是由此产生的心理层次。

      在曾健勇近期新创作的山水风景作品中,他突破了勾线、渲染的工笔边界,在工笔技法的层层渲染之下,更加追求水墨氤氲效果,多种层次的空间感在画面中得到了进一步强调。

      中国风景

      近段时间,北京的雾霾天气,刺激了很多人,当然也包括了对周遭生活最为敏感的艺术家们。曾经诗意和美好的“雾景”,如今在艺术家的笔下多了一些无奈和调侃的味道。

      “我开始想尝试表现雾霾,雾中的风景,不要人物角色、主角参与其中。但一旦没有角色的时候,我的创作难度提高了。我需要为我的新风景系列作品找到成立的依据。”曾健勇说。

      曾健勇说,他想用观察自然、再将其转化形成符号的方法创作出一种新的中国式风景画。这种风景与现实相关,而脱离了传统中对中国山水的表现方法。传统山水画中的经典符号,难以与当代社会的生活相关。但当代的水墨、工笔画能否在传统的体系中找到自成一派的支脉?

      “我从传统山水画的生发过程中受到启发,用当代人的视角、绘画方法来创作属于当代人的山水风景。”曾健勇认为,当代绘画如果跟所谓的“气息、文脉”这些概念相连,很容易平庸化,他要寻找的是一种独立创新的当代文化支脉。

      古人在相对单纯的文化情景下,师法自然、摹写自然,形成一套较为固定图像模式,而今人的知识系统则相对庞杂,视角多样,在纷乱的现实环境中,难以以固定的模式来现实。在加进了类似电影镜头的视觉效果后,曾健勇的新作,在一种别具一格的透视效果中获得。

      “我们这一代艺术家,或许能够为线性美术史的线索增加一个节点。这个时代变化太大,但激烈冲撞的时代最容易留下影响后世的东西。”曾健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