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封转开最后的盛宴
  • 自下而上精选个股
    汇添富医药保健掘金医药产业
  • 国内聚丙烯下游主要消费领域及其地区分布
  • 关于股权质押登记证明遗失声明
  •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出路(上接A1·上证观察家)
  • 县城居民理财观:房产投资仍为首选
  •  
    2014年2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封转开最后的盛宴
    自下而上精选个股
    汇添富医药保健掘金医药产业
    国内聚丙烯下游主要消费领域及其地区分布
    关于股权质押登记证明遗失声明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出路(上接A1·上证观察家)
    县城居民理财观:房产投资仍为首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封转开最后的盛宴
    2014-02-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吴晓婧 ○编辑 王诚诚

      

      13只传统封基将于2014年集中到期,这意味着市场上具备投资价值的“稀缺品种”将迎来最后的转型盛宴。

      随着到期日的临近,传统封基折价率收窄带来的额外收益无疑具有较高的确定性,但仅凭折价安全垫,并不足以抵御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如为获取折价套利,采用股指期货等对冲工具,则需考虑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资金成本和封闭期的时间成本等因素。

      

      最后的转型盛宴

      上一次传统封基的转型高峰期,是在2007年,当年有20只传统封基封闭到期转为开放式基金,而今年将有13只基金封闭到期集中转型。

      传统封基在转型之前,只能通过交易所买卖变现,到期转开放之后可以按照基金净值赎回,传统封基二级市场交易价格较净值有不同程度的折价,二者之间的价差是投资传统封基的安全垫,拥有投资其他基金所不具备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上轮封转开高潮适逢大牛市,持有到期策略成为最优选择,由于当时转型基金的规模较小,牛市环境中满仓持有迎接转型,投资者可以最大程度享受净值上涨和折价收敛的双重收益。

      而此轮传统封基集中到期转型,市场处于明显的结构性行情中。业内一位分析师认为,考虑到市场环境和转开放后的赎回因素,基金转型前后的资产配置或趋于保守,不同基金也会根据转型后的契约有所差异。

      从规模来看,上次封闭到期的基金是封闭期不到10年,基金首发规模5-15亿的中小型基金,而此轮封闭到期的基金均是封闭期15年,首发规模20亿或30亿的大型封基。

      自2006年8月华夏兴业封闭开启传统封基到期封转开以来,目前已有35只基金转开放,13只基金在今年转型后,传统封基只剩下最后6只,成为十分稀缺的品种。

      

      “打折”的诱惑

      传统封基的投资收益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基础市场上涨收益、基金管理人的主动投资管理收益、传统封基折价率收窄带来的额外收益。

      从持有到期来说,传统封基折价率收窄带来的额外收益无疑是最具有确定性的。

      不过,据华泰证券研究统计,由于传统封基到期封转开存在一段封闭期,因此传统封基到期封转开之前折价率难以完全收敛到0。从已经到期的产品来看,到期封转开前的折价率基本在2%左右。

      从历史数据来看,传统封基的折价率和基金的剩余期限、市场预期、投资管理能力等因素有关,其中剩余期限、市场预期和投资管理能力是影响传统封基折价率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剩余期限越短,传统封基的折价率就越低;市场预期越好,折价率就越低;投资管理能力越强,折价率就越低。

      不过,折价是参考指标,短期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业内一位分析师认为,对于风险厌恶的投资者,在熊市环境中,仅凭借折价安全垫并不足以抵御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如为获取折价套利,采用股指期货等对冲工具,则需考虑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资金成本和封闭期的时间成本等因素。

      

      值得关注的品种

      传统封基迎来最后的盛宴,对于投资者而言,不妨积极关注高折价且投资能力较强的品种。

      华泰证券分析师表示,由于传统封基的折价水平受到市场预期、到期时间和基金历史投资管理水平的影响。隐含收益率把到期时间标准化后,该指标就主要和市场预期以及基金历史投资管理能力有关了。由于市场预期较难衡量,且系统性影响所有传统封基,对于产品之间横向比较影响较小,主要考察基金投资管理能力和修正隐含收益率。

      不过,隐含收益率虽然能够给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安全边际,但只是最终收益的一部分,如果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较差,安全垫很有可能并不能弥补基金管理能力上的差距,因此还需考虑基金的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衡量。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部分品种已经非常临近到期日,此时以修正后的年化折价率,即隐含收益率来判断其安全垫会出现明显的失真,特别对于波动性较高的偏股类产品,当到期日非常临近时,隐含收益率会出现明显上升,并且波动性加大。

      例如基金同益在今年4月8日到期,上周五折价率为5.25%,其隐含收益率达到了22.78%,类似的还有基金裕隆,该基金今年6月14日到期,其折价率为7.59%,隐含收益率达到了18.4%。

      到期时间小于半年的品种中,以基金的历史主动投资管理能力为选择依据,华泰证券推荐投资者关注基金汉盛和基金裕隆,两只产品目前二级市场的折价率分别为-5.66%和-7.59%。

      到期时间超过半年的品种中,结合隐含收益率和历史管理能力,华泰证券则建议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历史阿尔法较高,且具有一定隐含收益率保护的基金同盛、基金天元和基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