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重拾“以天和天”的核心价值
  • 哇,盯住这个电子游戏全服明星!
  • 熬过危机后,
    英国人信心“爆棚”
  • 财富的三个等式
  •  
    2014年2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重拾“以天和天”的核心价值
    哇,盯住这个电子游戏全服明星!
    熬过危机后,
    英国人信心“爆棚”
    财富的三个等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重拾“以天和天”的核心价值
    2014-02-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江文渊说;“我是终身想要贡献的人。很快赚很多钱,没有办法长远的。生命太有限了,我不能去做荒年头的事。我愿意造些种子,种些树,一颗一颗长。坐半天没人看见,没关系;影响几百年,这是我想做的。”

      □王育琨

      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在这个民族的古老传说里。一种精神的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在无名之朴朗朗上口的故事里。

      庄子在《达生》篇里,讲了一个木匠的故事:鲁国木匠梓庆削木做悬挂钟鼓的架子两侧的柱子,上面雕饰着猛兽。他做成的柱子,看见的人都惊讶不已,以为鬼斧神工。鲁侯召见梓庆,想知道他有些什么法术。梓庆对鲁侯说,我接到活后,斋戒七天,忘了利益,忘了名声,忘了自己。当人心纯粹了,就达到了“以天和天”的状态,这时很容易把木匠的天赋本真与树木自然的天赋本真结合在一起了。

      梓庆木匠的精神,可以说是中国人根性基因。可惜,这样的精神远去了。

      近300年来,“人定胜天”的思想一直左右着人类的进程。尤其是在中国这样后发国家,吃饭难题,巨大的政治经济困难,落后就要挨打的惨境,让我们更是义无反顾地掉进了“人定胜天”的陷阱。以至于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们催生了发财致富的强烈欲望,结果是蓝天在减少,雾霾在胁迫,甚至于我们都没有多少放心的东西可吃了。最让我们难堪和倍感沉重的,是美国NASS拍摄的地球生态地图。我们意念中苦寒的外蒙古、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都是郁郁葱葱,而中华大地许多地方呈现一片枯黄。

      一片枯黄,是地下水系资源与土墒,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地表烘化的结果。那实际上是欲望的烧烤,使人们心灵结成了僵硬的板结。这种僵硬的心灵板结一天不松动,生育我们的土地母亲就会在那里悲号!

      没有心底纯坏的企业家,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既赚钱,又能积德。在如火如荼做大做强的惯性力量中,你要跟别人竞争活下去,不得不人云亦云,为发展而伤害这片土地的生态。有些人企业财富有了规模以后,发愿捐款修复生态,但很少有人把对生态环境的敬畏,作为企业发展的初发心。

      我去年两次拜访了我国台湾企业半亩塘。与半亩塘的创始人江文渊深度交流后,感慨万千,曾在本栏写过一篇“找到把建筑与环境连接起来的灵魂”。这是一个在初发心上特别纯粹的企业家。江文渊是悟后起修的人。他不会为钱、为名、为自己去选择一个生命的方向。他放下名利欲望,站在300年、500年的跨度上,选择对的事。他深谙“以天和天”的法力。他选择了“天人共好”的核心价值:开发一块地,就要几倍地归还土地绿色。江文渊与半亩塘同仁,聚精会神把对的事做细做透,成就了房地产企业的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江文渊创业时发现,仅仅是作为建筑设计公司,要在建筑中注入“天人共好”的理念,与开发商讨价还价是没法做成的。而凡不合他的理念的,他就不接单。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从头到尾做房地产的一体开发。拿地、设计、建筑、销售、不动产物业管理,他不借外力全是自己来。因为在每个环节,只要不是他的团队全面控制,“天人共好”的理念,就可能有名无实,真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与时下浮躁“大、快、巧”的发展不一样,江文渊不求快而求慢,不求大而是求精,不求巧而是求拙。这种方式曾使他们举步维艰,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去。江文渊恪守“治人事天莫若啬”的信念,一直坚持下来。台中菩萨寺、优人神鼓山、耕读村、若山公寓等几个项目下来,公司有了生机,而江文渊依然把2014年定为“一啬到底年”。

      江文渊有着生命意识的觉醒。他定位自己是在做教育,每个项目运作都是生命教育的过程。因而他坚持用自己的生命撞醒年轻人的生命。第一,他会与公司同仁厘定以天和天的运作目标,第二,他们会定义所有环节的工作标准。一般老板做到这个部分已是出类拔萃了,他还要坚持做第三步:那些新的、难做的环节,都要深入一线现场做出不可挑剔的样本来。正是这样义无反顾的勇猛精进,带动出一批勇猛精进的半亩塘人。

      我问:“众人察察,我独闷闷”。您是如何守得住自己的?

      江文渊说;“我是终身想要贡献的人。很快赚很多钱,没有办法长远的。生命太有限了,我不能去做荒年头的事。我愿意造些种子,种些树,一颗一颗长。坐半天没人看见,没关系;影响几百年,这是我想做的。我的生命意义是活在当下,在路上的人,为天地道义,我这一生都在追寻,在路上走”。

      我问:你的团队中醒着的和没醒的都有,你如何带领他们走在康庄大道上?

      他说:你先把能量饱满起来。你只要安静、收啬,就能把自己做到饱满。饱满了人就开始改变。宇宙的道理就是这样,中心点逐渐改变周边的世界,包括每个人的中心点。先让自己饱满起来,再往外发散,到团队,到客户。让他知道脉,你就很省力,你若做起来非常用力那是不啬,没有收敛,会跌到半死,后面很累。所以,我天天反省,有没有足够啬?哪里还可更啬一点?学佛没用看成佛,学道无用看行道。佛门道门就是笨,一个道理干到底,一啬到底!

      梓庆木匠和江文渊,都代表了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善知识。他们向我们展示了:原来做生意可以这样美好!原来做生意可以改变世界!

      (作者系五洲联盟商学院执行董事,百年企业研发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