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路演回放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研究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特别报道
  • A16:基金·人物
  • 成长股持续冲刺 价值股一跌再跌
    公募基金再逢“2007式困境”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亿份)
  • 2014年 价值投资也有春天
  • 解密“基金跑赢大盘”
  •  
    2014年2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投资
    成长股持续冲刺 价值股一跌再跌
    公募基金再逢“2007式困境”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亿份)
    2014年 价值投资也有春天
    解密“基金跑赢大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成长股持续冲刺 价值股一跌再跌
    公募基金再逢“2007式困境”
    2014-02-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3年成为A股市场“成长风格”的极致演绎,代表小型成长股的创业板指创下近100%的收益率,价值风格的上证50指数跌幅超过15%。于是可以想见的,当年度的基金行业前十名由对科技股最熟稔、新兴产业风格最突出的成长派基金经理所取得。

      ⊙本报记者 周宏

      但当所有人(相当部分去年的绩优基金经理)以为2014年这种分化可能有所歇息的时候,2014年的前1个半月,创业板指再创历史新高。截至上周末(2月14日),创业板指一个半月内涨幅突破16%,同期,上证50指数再跌3%。这样持续分化的走势,让场内投资者不禁要惊呼,成长股的“急速冲刺会有多久”。

      

      从“顺应趋势”到“盲从趋势”

      关于2014年的走势,业内的一些基金经理也觉得有些超乎预期。上海一位资深的投资总监表示,成长股和价值股的分化表现顺应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但是,两者估值能够持续分化成现在这个地步,确实有点“超预期”。

      “按现在的发行节奏,今年的新股上市最终可能超过300家乃至更多,很难想象,现在分化的估值结构在未来一年内可以持续。”他说。

      另一位基金经理则表示,去年能否做到业绩优秀,关键之一是选股能否做到“顺应市场、淡化估值”。但今年则更不同:在这个估值位置上,继续买入成长股,“估值完全不能看了”,“简直要闭着眼睛干了”。

      统计数据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个说法,根据统计,2013年末至2014年2月14日,A股涨幅前十名依次为江苏宏宝、华灿光电、威华股份、聚飞光电、*ST中华、鑫富药业、飞立信、天舟文化、乐视网、麦迪电气。

      十支个股平均动态市盈率为477倍,其中除掉仍然亏损去年靠“卖资产保壳”的*ST中华外,仅有麦迪电气和聚飞光电的市盈率小于100倍,其余最高达到1939倍,最低也有152倍。

      

      科技成长股继续一统天下

      当然,上述数据或许并不足以显示,科技和成长股板块整体的估值情况。部分成长股背后亦有重组等事件因素影响。但从强调组合投资的基金经理业绩排名来看,2014年成长股的持续表现和亢奋表现同样可以显见。

      根据第三方的统计数据,2014年初至2月14日,公募基金内盈利前十名分别是兴业轻资产(年初以来业绩增长37.08%)、兴全有机增长(业绩增长33.85%)、富国创业板B、浦银安盛红利、浦银消费、银河行业股票、广发聚瑞、广发聚优灵活配置、中欧盛世B、中邮战略新兴。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2个B类基金,和4只明确的科技成长风格基金(基金名称包括科技、中小板、新兴)。前者意味着,该基金的净值表现带有杠杆;而后者意味着,其本身即是专注科技成长股的细分基金品种。

      上述的基金业绩排名意味着,即便是组合投资的公募基金,其2014年第一战的主要决定关键,依然是其资产能否倾注于科技成长小盘的风格股票。而另一个堪为注释的是,上述前十名的基金绝大部分为中小基金,2013年末的单基金管理规模最低只有1.15亿元。而“灵活、敢为”一直是业内对于中小基金投资风格的一个形容词。

      

      公募基金恐遭遇“2007困境”

      从一些近期绩优基金的采访中亦可以显示出,绩优基金经理对于成长股的信心明显提升,而曾经坚持价值股和估值标准的基金经理渐渐失语。两者的分化表现,让人想起上一轮A股市场的顶峰2007年。

      从一位近期流传颇广的明星基金经理采访可以发现,其言辞中多有多科技股的信心宣言:

      “能够斩获基金冠军,源于对成长股的坚定看好。”

      “创业板的行情远没有到头!”

      “投资要有大的格局,要领会技术变革、社会变革给产业带来的深远影响。”

      类似的表述确实让人想起,2007年部分基金经理对于A股内在价值的追捧:

      “A股估值处于合理区间的上限”

      “要从长周期看待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行业龙头股的估值和并购潜力被低估。”

      “估值是艺术的工作。”

      虽然,我们不能确定科技成长股正在踏入与2007年的同一条河流;但关于“估值标准”的失语,和关于个股成长性的乐观展望,确实让人担忧。而更令人关注的是,上述观点在整个行业内的认可程度正在提高。

      这是一个困境么?还是一个真正市场阶段的开始?我们等待未来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