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导弹的工程师,半路出家的精明商人,投资界元老级别的成功人士,中国商界鼎鼎有名的“万通六君子”之一……
提起王启富,人们会用很多标签来形容他。而记者面前的王启富,虽年过半百,身材却依然健硕,不服老的他给自己的标签是:永远的80后。
就像他的微博签名:“永远追逐时代的浪花,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记者 浦奕安
六个性格鲜明,各有所长的男人,共聚一堂,呼啸聚义,人称“万通六君子”。本文的主人公——富鼎和基金总裁王启富,就是“君子”之一。
他与冯仑、王功权、刘军、易小迪和潘石屹一起,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海南开始披荆斩棘的江湖征战,最终各自成就一番霸业。
有人评价他们六个人是“以江湖方式进入,以商人方式退出”,王启富却不这么看。他觉得“六君子”其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同盟”,“有同样的热血、梦想、价值观,敢想敢干,想为国家做点事,想过轰轰烈烈的人生”。
他对上证报记者说:“我们六个人之间的感情,很难用语言去形容。这种多年创下的兄弟情,在某种意义上,更胜似夫妻之情。”
不老秘笈之一:情迷骑行
身材良好,肌肉在得体的衬衫下若隐若现,走近富鼎和股权投资基金总裁王启富,一股儒雅稳健的气息扑面而来。如果不是头顶那几根没有特意染黑的白发,验证着岁月的沧桑与磨砺,你很难感觉到他已年过半百。
他形容自己是自行车运动的“骨灰级”爱好者,“多年的骑行生涯,让我练就了一副杠杠的身板”。王启富是大连人,不时飘出几句东北味儿普通话。
当年还在哈工大念书时,他便情迷自行车运动。
“那是一个28老式自行车走天下的年代,周末经常约上几个同学四处溜达。”王启富回忆,同学都累了,就他不累,一个人骑着骑着,走遍了所有能走的地,“把松花江上下也看了个七七八八”。
等到海南创业的时候,他对于自行车的痴迷又升了一级。
初来乍到,他在一个研究所工作,节假日一个人有大把空余时间,基本都用来骑行了。这个习惯到后来加入海南农业高科技投资公司(万通前身)也没有改变。于是,瞅准了一个假期,按捺不住活力与激情的王启富,甚至都没和冯仑他们打个招呼,便独自一人悄然开始了远途骑行。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王启富自己也没想到:从海口一下骑到了当时尚未开发的三亚。到了亚龙湾,还没来得及自我介绍,那里最好的五星级酒店的一个服务员一听我是从海口来的,赶紧一路小跑喊着去向经理汇报:“他是海口来的!”
上世纪80年代末,没多少人远途骑行,“这就是个奇迹”,王启富记得,经理一听消息也“麻利儿”地一路跑出来,紧紧地握着他的双手,久久不肯松开。
那种被人钦佩敬仰的感觉,王启富至今无法忘怀。“他们很少见到从省会来的人,而骑车来的,我是第一个,还换来一次免费住宿。”王启富嘴角上扬,略显得意。
骑自行车从海口“穿越”三亚,在当时可有点里程碑的意味。回去以后,王启富的“壮举”令冯仑羡慕不已,还试图效仿,但终究未成。
离开海南后,王启富的投资触角伸向了家居实业、地板产业及投融资等领域。而自行车运动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现在的王启富,装备更齐全,时间也较前些年更宽裕,骑行的方案愈发灵活多变。“虽然我已年过半百,但骑车一点儿也不输给年轻人。”
不服老的王启富自诩“80后”——“我是1980年上的大学”。他也骄傲于和真正的“80后”一起骑行时不落下风,“80后的小伙子还骑不过我呢。”
混迹金融圈多年,王启富身上少不了投资家的那份感性。近年来,他的骑行都与投资项目密切相关,“基本围绕着中国几大飞速发展的经济圈”。他说,去年十一从天津滨海新区出发,一路骑行到大连,这还只是环渤海骑行计划的一半,大连到北京这一段,留给了今年的十一黄金周。
谈及骑行感受,王启富言语间处处流淌出内心深处的理想情怀。
“途经之地,多少也算是有意思:河北沧州黄骅是原冀鲁边区司令员、抗日英雄烈士黄骅的故里;到了山东境内,沾化盛产冬枣,抵达沾化时正是冬枣甜美之时;东营是黄河入海处;潍坊是世界闻名的风筝之城;莱州历史悠久,龙口是秦代方士徐福赴东海求长生不死药的启航之地;烟台得名于古代之烽火台,至于骑行的终点站威海,则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威海卫。”
巧合的是,六百年前,王启富的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徙至山东烟台,到了他祖父这一辈,又从烟台迁至威海,而他的童年在威海度过,父母在大连工作,王启富大学毕业后又到天津工作。所以,绕上这么一圈,也算得上一趟“寻根之旅”。
长长短短的骑行过程中,王启富充分感受到了幸福的本意。“一个个寒冷或酷热的夜晚,骑到陌生的地方,坐下来歇口气,吃上几口随身携带的水果,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他说,高强体力运动后的舒爽感,会让你欲罢不能,总想着多骑一会儿。
待回到城市,有了信号,喜欢新鲜的王启富和年轻人一样,爱玩微博与微信。他还会有选择性地针对两者不同的特点,发上不同的图文,与朋友们分享骑行感受。
看到朋友圈里一个又一个“赞”,欣赏着自己还算帅气的骑行照,王启富也会暗暗咧开嘴角,给自己点个“赞”。在他心里,“这就是本真的幸福,与朋友分享的乐趣。”
不老秘笈之二:兄弟情深
王启富的微博与微信签名档上这样写道:“永远追逐时代的浪花,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这与同为“万通六君子”之一,大V潘石屹的签名“永葆一颗纯洁、仁慈和意气风发的心”,有着一种精神层面的暗合。
回首海南创业的岁月,王启富总结,他们六君子尽管分家后从事不同行业,做着不同的事儿,但都怀有一颗充满理想主义的报国之心。
1988年,撇下导弹研究工程师的铁饭碗,25岁的王启富辞职南下。
1991年6月,海南农高投联合开发总公司(万通集团前身)成立,正是王启富的粘黏作用让冯仑、王功权、刘军、易小迪最终走到了一起。这个公司启动资金是3万元,当时的“有钱人”王启富投了1.5万,他笑称这是自己的第一笔风险投资,他的职务是副总及铁打不动的办公室主任。
1992年初,王启富面试并招聘了一个同龄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潘石屹。
至此,“万通六君子”聚齐,展开一段兄弟情缘。
今年春节,经历了岁月磨炼、事业起伏的六个人,在王启富的召集下,又一次相聚。地点选在了历史悠久的京城名馆“厉家菜”,这里也是王启富惯于待客之所。
此番重聚,朋友情、兄弟情令王启富格外感怀:“三十多年兄弟相处,大家既有共同奋斗着、挫折着、磨炼过、成功过的万通岁月,也有分家后各自为营各表一枝的各自创业。”
王启富向记者回忆起某年中国大饭店重聚时,兄弟们有感而作的词《临江仙·万通六合伙人重聚步罗公韵》——携手扬浪商海里,风流几度争雄?华光艳朝染长空。纶斤飞卷处,猎猎万旗红。十五春秋似弹指,戏笑雨霜风。东方君悦庆重逢,中年情正好,苦乐一杯中。
他推了下精致的金丝边眼镜,仿若彼时的聚会在眼前重现。他说:“我们六个人之间的感情,很难用语言去形容。这种多年创下的兄弟情,在某种意义上,更胜似夫妻之情。”
在王启富心里,人生都是缘分。“当年创业过程中,哪怕有过激烈争吵,哪怕当年在美国的兄弟不得不飞回海南救急,以缓解冯仑和潘石屹之间的意见分歧,哪怕分家后大家天各一方,纷纷离开海南,哪怕现在几个人各自从事不同的行业……但现在,工作地点竟然又聚到了一起,都围绕着北京CBD,相距不过两公里。”
也许,“万通六君子”之间,有的就是这份无法言说的机缘,以及兄弟间微妙的暗合。
如今,六君子中有的人生意做大了,但兄弟聚会时,浓浓的兄弟情深并不会因为事业大小而有所改变。就在今年这次聚会,冯仑提议,让王启富担任聚会活动的“秘书长”,时不时召集大家,共话当年,共创未来。
习惯于做六人桥梁的王启富,挺乐意担任此角色,他在微信上建立了名为“老朋友”的微信圈。
“大家各自工作那么忙,不见得每天都有联系,但这种情谊的传达总是牵扯着彼此。”王启富对微信的神奇与多元化颇为感慨。
当年的“万通六君子”,如今在微信“老朋友”圈团圆了。
不老秘笈之三:理想主义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一要有理想,二要有素质。才堪重任,勇于担当,不计名利,更要身体好、抗折腾。”
在与王启富的接触过程中,记者可以深深感受到他身上的那种理想主义情怀。而他作为一个传奇商人的经历,也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息息相关。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通过了设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定。看到海南招募有志青年的消息后,“我热血沸腾,祖国需要我,我要去开发建设新天地,改变海南的落后面貌!”
王启富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的人会觉得好笑,不可理解,但当时,好多人真的就是那么想的。”
结果也很神奇,两个单位接收了他。一家是海南省委改革发展研究所,冯仑直接领走了他;另一家海南开发建设总公司下属的秀港分公司,来接他的是王功权,那里有个同事叫刘军。
那一批海南创业者的情怀、理想和责任感,如今我们很难体会。也许正是在特殊的年代背景下,走到一起的六个人可以团结一心,充满干劲儿;可以兄弟情义,胜似家人;可以“披荆斩棘共赴未来”。就在1992年,几个人事业不顺之时,王功权执笔,写下了叫做《披荆斩棘共赴未来》的宣言。
这篇充满了理性主义实干家气质的宣言,记载了“万通六君子”在理想主义的年代里,一起励志报国,一起创业奋斗,一起苦乐熬过的日子。王启富说:“回头看,这些都特别有意义。”
“当年,我们都是热血青年。那个时候,做生意总是放在第二位的,理想才是第一位。”
直到现在,王启富依然认为,这是他们六个人共同的诉求,所以可以走到一起,可以把万通做起来。“这股理想主义的情怀,始终围绕着我们六个人的发展路程。”
“这其中,既有时代烙印,也有个人的追求。”而现在,王启富对记者说:“希望我们六君子今后可以有一些合作的空间,毕竟大家的资源各有优势,强强联合起来做,还是不错的”。
不老秘笈之四:学霸心态
工作之外,王启富是个十足的“潮人”。他喜欢到处走走看看,一边旅行,一边发现新的投资项目。
除了老本行房地产,他还会涉足一些“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投资触角延伸到节能环保、旅游、文化等领域。
2010年,“中国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的元年”,国内市场先后涌现出20多只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资金规模达到500多亿元。正是在这一年,王启富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促成了富鼎和基金的诞生。
如今,经历了各种创业阶段的王启富对现在的工作与生活状态颇为满意。
“工作时间比较SOHO,有时间陪女儿上学,在节假日陪家人去澳洲开拓视野,想放松的时候,再叫上各个年龄段的骑友们,兜兜转转,享受骑行的快感与乐趣。”
与时俱进的他当然不会错过今年春节的微信红包大战,在相熟的朋友圈里玩得不亦乐乎。
同时,作为长江商学院某班的班长,他不会忘了提醒同学们要完成功课以及下次上课的时间。
就是这样,王启富秉承着当年哈工大“学霸”特点,在工作之余,已经上完了数个EMBA、总裁班。
“我是80级的大学生,所以是真正的80后。80年代是我的青春岁月。我50岁,只是一种写实的说法,我还不服老。同时,我要说我是年轻的,从心态到身体。”
“等我到了60岁,还打算到国外开始游学之旅呢,各个阶段,要有各种不同的学习。”
从工作到生活,从线上到线下,心态年轻、精力充沛的王启富就是这样不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