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市场
  • A7:研究·财富
  • A8:数据·图表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专项投资业务“通道”被堵 券商资产证券化须另寻出路
  • 跨境资金来势汹汹引监管警觉 金融交易税入外汇局“法眼”
  • 人民币急贬背后
    央行有意挤热钱、谋改革?
  • 互联网“鲶鱼”
    激荡金融业“深潭”
  •  
    2014年2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专项投资业务“通道”被堵 券商资产证券化须另寻出路
    跨境资金来势汹汹引监管警觉 金融交易税入外汇局“法眼”
    人民币急贬背后
    央行有意挤热钱、谋改革?
    互联网“鲶鱼”
    激荡金融业“深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互联网“鲶鱼”
    激荡金融业“深潭”
    2014-02-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鹏峰 ○编辑 枫林

      ■传统产业遭遇冲击波系列报道之二

      □截至目前,余额宝规模已超4000亿元,而刚上线月余的理财通目前规模据传也已逼近300亿元,超过余额宝上线首月吸入资金规模

      □如此成长速度颇让银行胆战心惊,“鲶鱼效应”凸显。为积极应对,不少银行力推类余额宝理财产品,希望借力互联网平台开启变革新时代

      □但从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难以替代商业银行,只是补充。且面对加强监管的呼声渐高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宝宝军团”的成长存在不确定性

      ⊙记者 周鹏峰 ○编辑 枫林

      

      民生银行直销银行旗下“如意宝”正筹划月底推出,该款产品复制了余额宝的众多优势,比如投资无门槛,且可实现“T+0”操作,不过“如意宝”并不是银行系第一款类余额宝理财产品。

      自从2013年年中,阿里巴巴联合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以来,借力各互联网平台而起的“宝宝团”风生水起,迫于压力的银行不得不推理财新品,拥抱互联网金融或自行“革命”。

      尽管传统金融业不乐见来自互联网的冲击甚或颠覆,但毫无疑问,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在内的传统金融业都有望借力互联网平台开启变革新时代。

      “宝宝团”激发理财意识 鲶鱼效应凸显

      “一发工资我立马就有转入余额宝的动作,突然觉得银行很可怜。”小颜是余额宝以及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忠实投资者,她说,她现在就像一个“贫民”,同情心开始泛滥到担忧“地主”来年是否有粮吃。

      这个“地主”是利润号称占据中国企业界半壁江山的银行业。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张化桥撰文说,中国的银行业在政府关爱之下,肥头大耳,实在需要竞争来逼着他们多跑几圈,减肥、增效,余额宝和其他‘宝’正在做的事情正是在试图咬一口银行的“奶酪”。

      由于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有活期一样的灵活性,且投资无资金规模门槛,对银行活期存款及其理财产品形成了潜在的巨大挑战,并最终推高银行的资金成本。

      现在小颜的活期账户通常余额仅存几百元。她说,相对目前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6%左右的7日年化收益率,活期存款年0.385%的利率毫无竞争力。

      截至目前,余额宝规模已超4000亿,而刚上线月余的理财通目前规模据传也已逼近300亿,超过余额宝上线首月吸入资金规模。

      这一成长速度颇让银行“胆战心惊”,鲶鱼效应凸显。为积极应对这一局面,不少银行开始力推类余额宝理财产品,比如民生银行直销银行拟在近期正式推出“如意宝”,此前工行、交行也已推同类产品。

      再早前,建行所推“善融商务”、北京银行已推直销银行,以及民生银行筹备上线的直销银行均是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尝试。

      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说,互联网金融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对客户交易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精准服务;二是有利于增强金融的“普惠性”,能让更多的人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三是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传统金融业务更加电子化、信息化、便捷化,加速了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降低了服务成本,降低融资门槛,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跨领域冲击形成 争议颠覆论

      “拥抱互联网金融而不是排斥,才能在新时代找到新的突破。互联网金融创造了共生与竞合的业态环境,深刻改变了银行业发展格局,对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形成跨领域冲击。”闫冰竹说。

      正是余额宝的诞生,让互联网金融成为贯穿2013年全年的热点话题,且可预计,互联网金融热仍将在2014年延续。

      不过在市场乐见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颠覆的同时,众多业内人士则认为目前“余额宝”等产品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仍不足以称之为“颠覆”。张化桥认为,余额宝和其他“宝”至多是迫使银行提高短期资金成本,但银行的转嫁能力巨大,互联网公司根本抢不到银行业的“奶酪”。

      因为余额宝4000亿元规模仅是金融业总存款的0.39%,截至今年1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03.44万亿。与此同时,互联网平台公司既无贷款技能,更没有贷款牌照,而“存贷利差”才是银行业的核心盈利来源,大部分银行70%以上盈利来自“利差”收入。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互联网金融难以替代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平台、零售客户资源和数据,而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资本、批发客户资源、信用和风控能力。单纯的互联网解决不了所有的金融需求,特别是高端客户的面对面个性化服务仍不可替代。且从国际经验看,在欧美等金融覆盖面更广的成熟市场,互联网金融目前只是补充。

      闫冰竹也认为,目前互联网金融所涉足的主要集中在传统金融机构当前开发并不深入的领域,与原有的传统金融业务形成互补态势,所以短期从市场规模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并不会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很大冲击。

      “宝宝团”规模膨胀 加强监管呼声走高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余额宝等“宝宝团”规模的迅速膨胀,这一互联网金融创新或许将面临传统金融业所需要面临的严格监管,且目前互联网金融监管呼声已然高涨,发展前景仍是未知数。

      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超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增加了资本市场交易的频率,闫冰竹认为这对流动性风险有一定放大效应,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虚拟账户的产生使网络金融逃出了传统金融流动性监管的体系,增大了潜在风险。从金融产品交易的视角来看,互联网金融虽然使得风险对冲需求下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各类资金配置型金融活动的风险要素,对金融风险管理提出新要求。”闫冰竹说。

      张化桥也说,余额宝买卖货币市场基金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是一种聪明的创新,且无伤大局,所以监管层对这种创新尚处于理解和容忍阶段。但如果这种创新如野火般迅速蔓延,监管层态度就可能改变。

      此前即有传,证监会近期召集货币基金规模居前的10余家基金公司一把手开会,专门提示风险问题,并拟对货币基金的风险准备金提出更高要求。

      不过也有不止一位学者认为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或只是阶段性产品,其推理来自美国版余额宝的缺位,以及中国利率市场化即将全面来临。

      “为什么谷歌和亚马逊不推出美版余额宝?答案非常简单,这种商业模式在美国不能成立,因为美国利率是市场化的。等到利率市场化之后,存款利率将走高,余额宝的存在逐渐失去意义,‘宝’类产品就成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烈士’。”张化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