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快报密集披露 个别公司火速变脸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邱江
进入年报披露期后,很多上市公司往往会在年报之前披露业绩快报,其“准头”历来是个话题。根据上市规则,业绩快报相关财务数据同定期报告的差异达到20%以上,就需要公司“特别交代”。
上证报记者发现,在已发布业绩快报的上市公司中,有少数公司的业绩快报同业绩预告存在较大差异,有些甚至在千万级别以上。更有个别业绩 “变脸”者,尚未来得及发布业绩修正预告,便直接以快报形式进行披露,其业绩“变脸”显得更具戏剧性。
8家公司业绩快报差异大
昨日,中利科技发布2013年业绩快报。根据内部审计,其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83亿,同比上升3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48亿元,同比下滑34.4%。这一利润数据较公司2013年三季报中对全年业绩的预测有很大的偏差。根据公司去年10月28日三季报的表述,全年业绩范围应该是2.36亿至3.07亿元,同比上升幅度不超过30%。而根据最新的业绩快报,公司去年净利润仅为预测下限的65%,同预测上限之比更是几乎打了对折,对应差额达到8120万元至1.5亿元。不仅如此,原本的“报喜”也变为“下滑”。
为此,公司解释业绩的偏差在于对光伏电站转让进度的把握不准。2013年底,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利腾晖转让位于甘肃的179.50MW光伏电站。该项转让在12月下旬取得国家电网并网批文,但尚未办理完成并网的全部手续。因此,公司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将2013年度已销售的此笔业务3.2亿元利润未确认在2013年度,其对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影响幅度高达2.1亿元。
中利科技并非个案。据记者统计,目前两市有30余家公司的业绩快报同业绩预告存在较明显差异,其中8家的净利润数据不仅完全没有在预告区间内,甚至最高差异在千万级别以上。
收入确认计提减值原因多样
除了差异最大的中利科技外,惠博普的案例也十分典型。公司去年10月25日的三季报预告全年净利润增幅在30%至60%,达到1.24亿至1.53亿,但今年1月28日业绩快报中的业绩数据仅为9852万元,同比仅增长2.92%。对此,公司的解释是,主要系公司投标的海外工程总承包项目授标时间较晚,且正式合同尚未签订,项目无法达到确认收入的条件,由此净利润增幅低于预期。
除收入确认不及预期的因素之外,存货跌价、原材料价格上涨也是理由之一。霞客环保业绩快报显示全年亏损约2亿,但三季报预告的亏损额为1.5-1.8亿。公司称,主营产品售价进一步下降,从而对库存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让公司亏损额大于预期;普利特业绩快报显示盈利2亿,同比增幅26%,低于原来30%至50%的增幅预测,原因是四季度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产品价格传导滞后。此外,七匹狼原预测业绩下滑30%以内,结果业绩快报中实际的下滑幅度为33%。
相对于上述三家公司的向下偏差,云南旅游、太极股份和卫星石化三家则属于快报业绩好于预告,差距也都在千万元以上,最大的当属卫星石化。公司2月18日的业绩快报披露实际净利润为5.05亿元,同比上升19.6%,高于公司三季报中10%以内增幅的预测,当时预测的全年净利润区间为4.22亿至4.64亿。而另两家公司的业绩快报数据好于预告值,主要是因为当时预测时暂未考虑资产重组等事项推进进度,而随着相关工作在年底前完成,合并报表范围变化,拉升了公司整体业绩。
均未提前“修正”业绩预测
不难发现,上述快报同预告误差较大的上市公司有一大共同点,在于其业绩预告均在2013年三季报中做出,但此后并未修正。从技术上讲,整个四季度,无论是收入确认还是资产重组进度,抑或是经营要素等情况,都可能发生变化,但相关上市公司并未在业绩快报发布前对三季报中的预告做出修正,而是直接以业绩快报的形式对业绩情况进行披露,因为缺少一定的“过渡”,所以会显得有较大差异。
事实上,这种“技术上”的问题,也为进一步提高预告准确性提供了启发。例如,在做出预告时,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是否考虑重组等重要事项因素,是否考虑了相关重大不确定交易的进度等等,都会影响业绩预告的“成色”和“精度”。而如果公司能够在预告时对重大因素予以注明,有利于投资者进一步评判风险和评估业绩预告的准确性。这样,即使是发生了收入确认不达预期、重组进程不及等情况,亦在外界预料之内,上市公司亦不会因为信息披露不够全面而被苛责,投资者亦能够避免因此带来的投资决策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