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股比不放开 中国出不了“特斯拉”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秘书长董扬 我们为什么要更开放
  • 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 股比放开要暂缓
  •  
    2014年2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T3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3版:汽车周刊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股比不放开 中国出不了“特斯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秘书长董扬 我们为什么要更开放
    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 股比放开要暂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 股比放开要暂缓
    2014-02-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赵福全

      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

      股比放开要暂缓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强调一面的时候,则选择忽视了另一面。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乱世出英雄”的角度,似乎是应该放开;但如果仔细考虑“公平竞争”这个概念,则需要真正有市场实力的双方进行竞争。

      股比放开或者不放开,考虑的大前提,都应该是中国汽车产业是否要做强和能否做强。但是放开股比为什么就利于中国汽车产业做强?

      在中国汽车产业目前实力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放开有可能导致全军覆灭——当然,如果“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只要自由竞争,其他无所谓,放开也无妨。

      但是我认为,我们当下所做的一切努力,是为了中国自己的汽车产业在最终的竞争中胜出,并在竞争中形成更强的竞争力——这才是大前提。中国汽车产业现在已经做大了,但还要做强。

      我的基本观点,眼前不放开,但未来一定要放开。中间这个时间要足够长——让自主品牌有时间做好准备并具备竞争力;但这个时间又要足够短,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压力,“扶不起来的阿斗”最终也应该被淘汰。

      我所说的现在不放开,指的是对外,外资与中方“50:50”的不放开;但与此同时对内应该先放开,要让更多的有志于汽车产业的人有成长的空间,让更多的黑马能够闯出来。

      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传递的信息,也表明未来竞争性产业要混合所有制。未来民资是否也可以入资国有?这既是一种支持,也是一种冲击,还是一种鞭策。借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策东风,一方面加快进行国企体制改革,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放开竞争,并不一定是外资进入国企,未来可以将民资引入国企。

      股比放开与国企体制改革是两回事,前者并非后者的前提。如果下定决心,可以用全新的机制来考核企业。国企体制的改革,需要各种资本的进入,更需要考核机制和目标的调整,需要用人机制的改革,需要给企业更大的自主权,需要引入职业经理人。如果不这么做,即使你放开了,也不能达到做强汽车产业的效果。

      并不是合资企业造成目前中国汽车产业不够强大的现状,实际上还是机制的问题。如果机制不转变,没有合资企业也会是现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