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QFII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汇率波动预期下QFII基金仍最关注中国经济
  •  
    2014年3月3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基金·QFII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基金·QFII
    汇率波动预期下QFII基金仍最关注中国经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汇率波动预期下QFII基金仍最关注中国经济
    2014-03-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汇率波动预期下

      QFII基金仍最关注中国经济

      在中国经济的前景、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波动程度等核心问题关注日益增大之际,新年第一份QFII中国A股基金的月报悄然露面。在本季度中,QFII基金对于下一步投资热点的关注或许稍稍让位于他们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因为后者将更大程度决定QFII这个超长线资金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进入和退出。

      ⊙本报记者 宏文

      净值波动 信心依然

      最新的QFII基金月报显示,QFII基金的净值如往常一样在新年的第一个月有所下行。这或许很大程度上与QFII基金同大盘指数的高吻合度有关。不过,从仓位上看,QFII基金保持着相对稳定,纳入公布的几家大型QFII基金的整体仓位都没有太大变动,显示着QFII基金整体的操作路线依然维持一贯的稳定状态。

      这其中,一家欧美系基金的仓位相比过往下降了1.5个百分点。它在评论这个操作时表示,上述操作是相应于过去组合内重点股的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后的调整所致。他同时表态,现有组合的平衡的投资战略,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其还明确表示,当股价出现大幅度调整后,将有买入时机的出现。

      当然,对于中国经济的看法仍然是最值得关注的。而总体看来,QFII这个团队仍然没有转变对中国市场看好的基本态度。

      一些QFII基金月报中表示,中国经济整体的增速在新年可能遭受一定挑战,但是鉴于政府明确的“托底”预期,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和确定性仍然存在。而这个与类似的新兴经济体市场而言,中国市场的气氛整体更为安全。换言之,中国经济是个不错的“相对选择”

      同时,他们也认为,中国经济内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值得关注。“影子银行”的问题历来是最受海外资金关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方面,更接近A股市场的QFII机构比海外研究机构有这相对乐观的看法。

      一家亚系的大型QFII基金认为,影子银行已经引起了政府的关注,逐步的调整措施可以预期。这种重建和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最终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更为长久的增长力。当然,其中的推进过程是可能令市场出现局部的“修正”的,但中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前景仍然可期。

      一些QFII团队的主管也曾私下表示,总体来说,QFII团队中长期进入一个国家的主要观察点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本市场的发展空间,其中又涉及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整体估值水平和利率条件、以及社会安定的程度。第二是其货币开放的空间,从目前看,人民币未来的国际化方向和节奏已经明朗,未来资本市场还有进一步开放的空间。全社会资本化水平还有进步的空间。其三则是其短期利率回报和汇率变动的是否有利。目前看,A股市场的利率回报水平还不错,汇率变动并不影响整个局面的判断。

      

      国企改革高度重视

      而从具体的投资方向看,新一年中,QFII中国基金最大的变化是对于国企改革的高度关注。无论是组合还是投资观点,对于中国国企改革可能释放的红利,他们是非常在意的。

      一些QFII基金在最新的月报中明确表示,高度关注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他们认为,国有企业提出的混合所有制的方向,将会提高部分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这可能引起一些体量巨大的行业的面貌的改变。目前看,QFII机构对于汽车、石油、非油气能源行业的国企龙头企业已经有所布局,而且对他们的动向高度关注。

      另一方面,QFII基金对于部分行业实行混合所有制后,可能引发的并购、重组、内部成本压缩也给予高度关注。这方面行业的突出代表是商业。在一些QFII机构的团队看法中,目前国有企业商业的回报水平和民营属性的商业企业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突出体现在成本控制和员工生产效率上,未来引入混合所有制可能引发此类运营效益的巨大提高。

      而由此引发的国有企业的潜在并购,也是QFII团队所看好的。事实上,QFII企业历来就高度关注并购和市场份额变化引起的效益。早在2005年~2007年,一些欧美大型QFII基金就树立了以大型产业的龙头股为布局基点的配置思维,其中一条重要的配置理由是,未来上述行业的并购可能引发整个行业面貌的变化。外生性的增长会给龙头企业更多的增长溢价。而新一轮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显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并购带动的投资思维。

      此外,对于中国未来的其他改革主题,QFII团队也有选择予以了关注。

      比如,对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突破,不少QFII就高度关注。他们认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动,象征着中国宏观经济的改革方向,也与对外经济下一步的发展密切相关。虽然这必然会带来一些内部的冲击和行业面目的改变。但由此引发的投资技术和资本的进一步流动,对于将来的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都非常关键。

      除此以外,一些日系背景的QFII资金提出,目前中国加快推动改革的策略,也预示这中国经济未来大规模的投资的可能性下降。这和以往的投资逻辑是重大的调整。未来,中国经济周期性的依赖投资启动的空间明显减少了。由投资项目快速审批和贷款加快投放引发的周期股行情的可能性也很少。因此,短期的股票价格调整后,投资者的方向依然会进一步的朝向改革。这从另一个层面确认了未来投资思维的朝向。也表明目前整个市场越来越淡化投资波动的影响,即便如长期投资低价价值股的QFII团队来说。

      

      在调整中布局绩优股

      对QFII而言,今年开年和去年开年的布局也有不同,这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开年的经济波动方向的变化。

      回顾去年,开年的前两个月的PMI(生产者经理指数)出现明显的回升,这和当时逐步放松的流动性一起,激励了整个A股市场的反弹,尤其是银行股的启动。当时,不少大型QFII基金成功把握住了这个机会获取了受益。

      但今年开年,这个QFII机构高度关注的指标——PMI(生产者经理指数)——出现了明显环比的下跌。而且从目前情况看,似乎并无短期内回稳的可能。在一些QFII机构的判断中,这样的状况,意味着经济短周期的压力增大,上述情况和今年年初以来的流动性收紧将会一起导致市场预期的下降。

      仅从投资仓位上,这两件事情对于QFII基金的组合并无重要影响。不过一些QFII机构在月报中提到了上述因素,对于投资标的调整在所难免。

      从目前看,QFII基金整体基本维持了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为主体、地产、家电、消费品、医药、制造业等为策略配置的总体局面。从配置情况看,证券有所上升、家电、汽车等有所上升,大致变化不大的情况。

      一些机构表示,目前他们仍然继续维持整个投资的平衡组合的基本战略,同时对确认的收益增长继续配置。在QFII机构看来,诸如房地产、金融服务、制造业以及机械等行业的收益较为确定,因此配置积极性较高。

      此外,还有些QFII机构透露,他们会根据自己形成的一些配置模型,调整各个行业的配置比例。早先一些机构增加金融、地产的配置的原因即来自这个模型。目前看,这类机构的配置有所调整,增加了一些医药、汽车类公司的配置。或许意味着他们对于短周期内,强周期的金融行业的表现有所担心。

      还有些机构表示,鉴于对未来的中国A股市场的潜力,以及当下中国经济和改革可能造成的短期修正的共同作用,他们目前仍然对股市的仓位配置保持中立态度——即不提升至满仓,也不明显降低仓位偏离业绩基准。

      他们认为,未来关于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方向,还需要视高层推进改革意志以及中国经济整体波动的方向来定。从他们角度看来,他们认为,鉴于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改革方针有很大的突破性。他们更愿意以一个积极的观察者的角度看待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变化。同时,也准备相机介入一些看好的成长型股票。其中尤其是前述提及的业绩表现稳定的消费品、可选消费、以及一些行业前景稳定的低估值类股票。

      “良好的宏观经济和良好的基本面依然是组合配置的终极理由,团队依然会遵循这个策略,继续维持组合,并伺机买入具备上述特点的公司。”一家亚系背景的大型QFII基金如是说。

      这亦可以看作整个主动风格的QFII团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