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QFII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国企民企对话混合所有制改革
  • 闫冰竹建言利率市场化
  • 庄聪生:混合所有制仍有许多“题”要破
  • 厉以宁:国企员工持股没规范不要轻易试点
  • 刘汉元发声“税费过重”
  • 宋志平: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私有化
  • 对混合所有制
    民企存三大担忧
  • 议金融、论房价 今年提案直面热点话题
  •  
    2014年3月3日   按日期查找
    2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两会特别报道
    国企民企对话混合所有制改革
    闫冰竹建言利率市场化
    庄聪生:混合所有制仍有许多“题”要破
    厉以宁:国企员工持股没规范不要轻易试点
    刘汉元发声“税费过重”
    宋志平: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私有化
    对混合所有制
    民企存三大担忧
    议金融、论房价 今年提案直面热点话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对混合所有制
    民企存三大担忧
    2014-03-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证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邱江

      

      目前包括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国企等在讨论、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仍有不少误解与不同看法,而另一方被“寄予厚望”的民营企业则对此或多或少存在顾虑。

      在3月1日举行的“混合所有制的力量”财经智库沙龙上,一批民营企业代表表达了自己的顾虑,主要集中在三方面:首先便是被控制的问题。“我是代表浙江民营企业来的,有几个担心。发展混合所有制,国有经济会不会越来越强,控制力会不会越来越大?比如杭州的房地产行业,原来本地的企业很多,现在很多本地企业都不行了,因为国有企业进来后,凭借其资本等方面的优势,挤占市场,现在的杭州房地产市场,主要是国有企业拿地,民营企业基本上拿不到地了。民营企业担心,国有企业一旦控股,就被国有企业控制了。”浙江省政协委员朱仁华告诉记者。

      其次是谁混合的问题。民营企业通常实力比较弱,没有话语权。“以前民营企业和国企合作很多,比如杭州湾大桥,开始很多民营企业进去,但早早就退出了,因为股份很少,也没有话语权,这种混合没有什么价值。”朱仁华称。

      再次是怎么混合的问题。民营企业要看国有企业拿出的是什么东西,如果拿一些骨头,没有肉,那么民营企业也没有兴趣。“目前发电行业利润率不高,诱惑力不大,最近我们在调研时也设计了一个课题,如让民营企业去发电,电网这块能不能放开?我们也没有把握,下一步我们会提出一些方案,可不可以组织一些地方的电力公司,由民营企业来参股或控股?”朱仁华说。

      东兆长泰投资集团董事长郭向东曾在北京、重庆参与过多起国企的重组改制。“东兆长泰参与国企改革是比较早的,1998年控股了重庆一建,2002年控股了北京二建,2006年控股北京一建。”郭向东表示,“几年的经验下来,我们控股的是子公司,而实际上,我们合作的对象是其母公司,合作起来还是挺艰难的。”

      “我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现状,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数量不少,质量不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分析认为,在混合所有制发展的问题上,有些障碍还没有扫清,特别是市场准入制度的制约。有些国家允许非公企业进入的领域,不少的非公企业并不想进入,也不愿意和国企混合。而有些非公企业想进入、也愿意和国有企业混合的领域,却没有真正地放开准入限制。“大家说的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天花板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