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要闻
  • 5:新闻·市场
  • 6:新闻·财富管理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信息披露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中国经济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提质增效
  • “佣金宝”是证券交易市场化的必然
  • 重新构建粮食安全战略体系迫在眉睫
  • TPP谈判有点僵
  • 公考培训的“守株待兔式”暴利
  •  
    2014年3月5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中国经济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提质增效
    “佣金宝”是证券交易市场化的必然
    重新构建粮食安全战略体系迫在眉睫
    TPP谈判有点僵
    公考培训的“守株待兔式”暴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重新构建粮食安全战略体系迫在眉睫
    2014-03-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尽管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但增产难度加大引发供给短缺与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紧平衡仍将是短期内的主调。由于生态压力、资源约束等重重障碍,我国原有的粮食安全战略在在新形势下越来越难以为继。

      □陈宇峰 田 珊

      

      保障粮食安全一直是中国三农政策的主线,而粮价的稳定则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生态压力、资源约束等重重障碍,我国原有的粮食安全战略在在新形势下越来越难以为继,重新构建粮食安全战略体系迫在眉睫。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粮食安全新战略,粮食供求结构优化无疑是核心一环。尽管去年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但增产难度加大引发供给短缺与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紧平衡仍将是短期内的主调。粮价是百价之基,粮食供求结构的紧张、国际粮价冲击势必造成国内粮食价格波动,会引发其他商品的价格波动,会对国内的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做好粮价的预测有利于稳定供求主体的价格预期,减轻商品价格波动,对于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去年,国内稻谷市场供给充足,终端需求相对较为疲软,大米“高进口”的常态化也加大了国内稻米市场的供给量。因此,国内大米价格持续小幅下行,国内外米价差距扩大。但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粮食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引发粮食供求结构性失衡和生产成本上升,造成小麦价格与谷物价格上涨。同时,市场出现分化行情,由于饲料产量及深加工需求共同下降,玉米价格下跌。国产大豆单产、种植面积、产量均大幅下滑,大豆对外依存度进一步上升,进口已达6340万吨,再创纪录,国内外大豆价格联动性增强。

      今年,全球经济更稳健地复苏将是主基调,预计美国经济全年GDP增长2.6%,比去年快1个百分点;欧元区GDP增速将从-0.3%跃升1.2个百分点至0.9%;新兴经济体也温和回暖,低失业率将会使消费保持坚挺,受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趋强的拉动,出口将会上升。在全球经济整体向好背景下,全球商品需求市场将获得提振,尤其工业品的需求,会对包括粮食在内的商品需求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对粮价的跌势具备一定抑制作用。

      美联储最新发布的政策显示,美联储在延续每月缩减100 亿美元的步伐,外界普遍预测美联储将在年底结束此项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美元牛市趋势已初步显现。最新的瑞信报告就认为,美元将从2014年开始上涨,并将持续多年。摩根大通报告也认为,随着QE退出,美元会持续成为强势货币,美元对日元、欧元、英镑和大部分新兴市场的货币都会持续升值,美元汇率将会逐步缓慢上升。去年国际原油价格延续了2011年和2012年的强劲势头,持续高位运行,两大贸易基准的西德州轻质油(WTI)全年均价约为每桶98.1美元,北海布伦特(Brent)约为每桶108.7美元,分别比上年均价高了3.9美元、低了3.1美元,价格差从2012年的17.5美元缩小到2013年的10.5美元。国际原油市场上决定价格的供求关系、地缘政治和金融投机等关键因素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据《石油情报周刊》对贸易商、投行和政府机构的调查,今年WTI均价可能达到每桶104.9美元,Brent为110.0美元。也就是说,今年国际原油市场上最显著的特点仍将是油价持续高位运行。

      鉴于复苏的国际经济环境,粮食需求增加,今年国际粮价上涨趋势比较明显。如果石油价格继续处在高位,将会刺激生物能源的发展,因生物能源的原材料主要是玉米,所以又将进一步增加对粮食特别是玉米的需求。国际粮价将会通过价格联动影响国内粮价,对国内粮价产生一定冲击。再加上美元汇率上升,国内进口量减少,或将加剧国内粮食供给紧张。在复苏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国内紧张供需结构因素交错作用下,国内小麦和稻谷价格很可能将延续去年的上升行情。

      受低价进口米升级以及“镉米”事件的冲击,稻米行业传统的生产、加工及贸易模式受到严重打击,国内稻谷的下游需求受到抑制。另外,稻库存量高企,新稻丰产,稻谷市场供应充裕的格局继续强化,价格连续走低。去年,新季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上市后,各主产区均相继启动了托市收购,政策托底虽给予新稻价格以短暂支撑,却深化了市场的供需矛盾,稻谷价格将在较长时期内承压。看此情形,今年稻谷供求格局不会有较大程度改善。

      由于小麦饲料消费大幅增加,去年需求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供给,但小麦替代成本优势难现,饲用需求仍维持基本用量,饲用小麦需求仍将维持在低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小麦市场的供给压力水平,但是,今年小麦市场已由以往的供需宽松格局进入紧平衡。此外,小麦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刚性增长,加之近年来随着国内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民种粮利润弱化,农户对小麦销售的心理价格预期仍然较高,惜售心态仍将持续,估计小麦供需紧张状态将会延续。

      玉米为饲料第一大原料,在饲料中比例达到60%左右,饲料需求的多少直接决定了玉米的需求。因为养殖市场发生禽流感及需求不景气,养殖业需求疲软,去年我国饲料产量首次出现下降,又因为产能过剩,作为玉米第二大需求的玉米深加工业也出现了下跌趋势。今年饲料产量及深加工需求共同下降的趋势不会改变,玉米价格或仍将持续下跌趋势。

      种植面积连续三年减少以后,大豆供给明显不足,缺口主要依赖进口。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预测,今年全球天气为偏拉尼娜的中性天气,有助于南美、北美大豆延续去年的丰收趋势,豆价有下行趋势。考虑到国内大豆价格与国外的联动性以及国内大豆市场的供需结构,预测大豆价格将与去年基本持平。

      (作者工作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现代商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