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隅琼 ○编辑 阮奇
近年来,由于廉价药招标价频频低于成本价,导致部分药企干脆不生产,并引发市场供应短缺,为改变这种窘境,国家发改委将推出新的低价药保障机制,制定价格合理浮动政策。
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等中国医药行业24家协(学)会共同举办的2014年第五届“声音·责任”医药行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3月4日在京召开。上证报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低价药最高限价向日使用费用标准内自主定价的方式转变,预计年内出台。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医药价格处处长宋大才介绍说,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低价药定价机制,将制定新的更灵活的定价方式缓解低价药供不应求的现状。“我们在工作中对一些品种感到很尴尬,实际成本已经接近零售价了,6块钱的成本只卖4块钱一支。”因此,本次改革政策核心思想是制定合理的日使用费用标准,根据中药、化药不同类别划定相应的标准,纳入低价药范围的药品零售价格限价取消,生产企业在费用标准内自主确定价格。
此外,在研究低价政策的同时,国家发改委还将建立起配套的改革机制,包括准入、招标、鼓励低价药使用,改进医疗服务价格、报销、调整或提高医务人员收入一系列政策正在研究中。
近年来由于廉价药招标低于成本价,没有利润企业就不生产,导致市场供应短缺,有的甚至直接消失。在会上,不少上市公司药企董事长对当前低价药粗制滥造的乱象感到痛心,如“五分钱一支青霉素”,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就表示,“很多低价药原材料价格涨价,但很多政策要求药价只能降不能涨,所以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价药价格管理政策。”
中恒集团董事长许淑清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不能光降低药价,应制定合理的药价机制。她感叹,“公司拳头产品血栓通的药材成本3年内已经涨了10倍,加上现代化设备、科研投入和人员培训,生产压力非常大。”上证报记者了解到,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因此此轮调价改变以往“调价必降”的风格,而是制定的价格合理浮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