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称,目前有的上市公司在场内场外的质押股份数已经占到公司总股本的70%以上,一旦公司股权进入违约处置,将面临极大的流动性风险。
⊙记者 王晓宇 ○编辑 李剑锋
在证券公司股权质押融资规模迅速迈入千亿时代的同时,藏在业务背后的潜在风险也引发业内关注。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为控制业务风险,有关方面拟制定股票质押回购交易风险控制指引,以进一步防范业务风险,促进股票质押市场的健康发展。
据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有的上市公司在场内场外的质押股份数已经占到公司总股本的70%以上,一旦公司股权进入违约处置,将面临极大的流动性风险。各家券商在做尽职调查时除了关注场内质押情况以外,还须留心该股的场外质押比例。
“防止客户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是证券公司融资类风险控制流程的核心。”沪上某券商融资融券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自去年6月正式启动,至今已运行了9个月。随着业务的持续推进及对业务规则的深入理解,他们发现该项创新业务存在一些潜在风险。首先,如果大股东质押比例较高,容易引发证券行业的系统风险;其次,八成以上的股权质押期限都在半年以上,待回购期间大股东的资产变动难以及时把控;三是黑天鹅事件突袭,进而引发质押物价格剧烈波动。
华东某大型上市券商两融业务人士表示,从过往经验看,质押比例高的股票通常二级市场走势漂亮,股价稳步上涨,但系统性风险依然会拖累股价下行,触及甚至跌穿担保线。若达到或低于履约保障比例,证券公司会首先要求资金融入方补充担保证券,或补充现金;其次是按合同规定提前购回;若拒不配合,则进行违约处置。
“股权质押虽然与两融同为融资类业务,但在违约处置方面,与两融大有不同。首先,股票质押强平操作为非常规动作,操作起来程序繁杂,处理速度远不及融资融券;其次,股权质押的对象往往是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质押规模大,一旦强平,可能引发个股股价重挫,尤其是股东将股份质押给多家公司时;其三,强平也有可能招致风控部门的问责尽职调查。”华东一家中型证券公司资深两融人士分析道。
资料显示,股权质押融资的期限集中在半年到一年之间。股权质押回购的期限通常分为3档,半年以内、半年至1年以及一年以上。截至去年12月底,沪市大于182天且小于等于365天的待回购初始交易金额的占比最高,为41.6%;深市这一档期的比重更高,达60.25%。据了解,管理层已在开发质押比例公布系统,将于今年3月底4月初上线,到时券商可浏览相关标的证券的场内质押情况及场外质押情况。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的监管重点今年将逐步转向风险管理,其中流动性风险成为关注重点。近期,全国人大代表、证监会机构部巡视员欧阳昌琼在接受上证报记者独家专访时透露,证监会拟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对证券行业进行新一轮现场检查,重点检查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