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评论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私募
  • 基金仓位高位徘徊 市场短期上升空间或有限
  • 三个和尚没水喝
  • 财通基金专户数量
    突破200大关
  • 嘉实入驻京东“小金库”
  • 人民币贬值不一样的逻辑
  • 华商大盘量化
    今年以来收益率领先
  • “超日”之后 意犹未尽
  • 首支互联网定制
    权益基金获批
  •  
    2014年3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基金仓位高位徘徊 市场短期上升空间或有限
    三个和尚没水喝
    财通基金专户数量
    突破200大关
    嘉实入驻京东“小金库”
    人民币贬值不一样的逻辑
    华商大盘量化
    今年以来收益率领先
    “超日”之后 意犹未尽
    首支互联网定制
    权益基金获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三个和尚没水喝
    2014-03-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何必

      

      根据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证券投资基金名录》统计,截至2013年的15年间,全市场基金以平均每年100只的速度呈现从0到1500余只爆炸性增长的态势。面对“粥多僧少”的挑战,基金公司这座“庙宇”是如何调兵遣将消化各自旗下动辄几十上百只基金产品的?

      首先是“1拖N”型。自1998年基金开元开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元年以来,短暂渡过萌芽时期的蹒跚学步,大多数基金公司便不约而同地形成了基金经理负责制的投研文化,并借此成长起来。基金经理负责制狭义的管理模式就是一个基金经理“一心一意”打理一只基金,也许是责任驱动和心无旁骛的原因,“一心一意”管理模式客观上起到了一个和尚挑水吃的效果,及至牛市巅峰都可以说重现了史诗般的华山论剑。

      之后,基金公司借用了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效应,基金经理负责制也就有了广义上“一心二用”的嬗变。“东邪”王亚伟、“西毒”王卫东、“南帝”阳琨、“北丐”孙建冬等名满江湖的基金经理开始了第二只基金的征程。

      其次是“2合1”型。如果说当年嘉实策略增长单日募集400多亿的外因让嘉实基金始料未及不得不被动增聘基金经理给予火力支援,那么上投摩根在吕俊口舌门和老孙过劳死两大内因冲击波后所采取的群星计划,正式标志着基金业开始主动寻求由北极星式的基金经理负责制向北斗星式的投资决策委员会负责制转变。“2合1”型管理模式或如景顺内需者,一位负责股票资产的管理,另一位则负责债券资产的管理;或如华夏回报者,一位负责宏观研判,另一位则负责个股精选。不管怎样,团结就是力量,1+1≥2的效果还是可能的。

      但是,随着资产规模与日俱增,人才匮乏供不应求,基金公司遂之赋予的“2合1”型管理模式“以老带新”的做法大有商榷。同样以华夏基金为例,2013年“南帝”阳琨在单独管理华夏盛世之余,还携手新人杨明韬共同管理华夏兴华。做出阳琨主管前者兼带后者的推断合情合理,反之,阳琨前者为辅后者为主的想法当属匪夷所思。据此演绎,华夏兴华名义上虽是两人管理,其实是新人担纲,老将扶程。实际基金选择中,投资者也要警惕两个和尚抬水吃的现象,规避1+1≤2的管理模式。

      最后是“1+1+1”型。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惨痛教训,让基金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集团式抱团取暖的投资决策委员会负责制。另一方面,2006-2007年大牛市造就的“巨无霸”基金,经过五、六年时间的成功“减肥”,迄今为止已是所剩寥寥。于是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否定之否定的投资决策委员会领导下的基金经理负责制出炉。这种模式的大致分工是,投资决策委员会负责大类资产配置、投资总监负责行业轮动、基金经理负责个股精选,三位一体是为“1+1+1”型。那么,这种模式会不会三个和尚没水吃呢?

      危机前“五朵金花”让行业轮动游走极致,危机中“覆巢之下”让资产配置僭越底线,危机后“新兴产业”让个股精选甚嚣尘上,投资决策委员会领导下的基金经理负责制虽兼容并蓄但和而不同,尤其在后危机时代轻资产配置、省行业轮动的投资环境下,顿失效率。华夏基金投资总监就曾表示,“面对企业在跨界中谋求转型的新趋势,传统的以行业为条线的研究模式显然已无法应对,华夏基金正在调整其投研团队的组织架构以满足跨界式研究的需要”,矩阵式的大事业部制投研模式乘风而来,应运而生……

      阿弥陀佛,大道至简,还是回到一个和尚挑水吃的菩提树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