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评论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私募
  • 震荡阶段精耕细作四类成长股
  • 期指窄幅波动格局延续
  • 投资主题或向国企改革切换
  • 鲁西化工现多笔溢价大宗交易
  • 多空分歧加大 风险偏好收缩
  • 1984点支撑力度很强
  • 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出环比减半
  •  
    2014年3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6版: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市场
    震荡阶段精耕细作四类成长股
    期指窄幅波动格局延续
    投资主题或向国企改革切换
    鲁西化工现多笔溢价大宗交易
    多空分歧加大 风险偏好收缩
    1984点支撑力度很强
    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出环比减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主题或向国企改革切换
    2014-03-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阿琪 ○编辑 杨晓坤

      

      近期,A股主板与创业板指数皆止跌企稳形成温和整理格局,投资热点也逐渐切换到国企改革、节能环保、医疗教育等。在政策预期升温、经济预期趋弱态势下,预计3月上中旬指数上下两难、投资主题局部活跃的“焦灼”局面仍将持续。但下旬起随着经济和企业一季度盈利数据滑降压力,以及市场调降盈利预期压力的增强,A股整体仍有震荡的可能。

      在传统行业预期滑降、新兴行业盈利增长幅度跟不上股价涨速的态势下,现阶段A股整体依赖盈利驱动勉为其难,只能继续依靠主题驱动。在所有新兴技术、新兴产业、新兴业务模式的投资主题被重复“翻耕”之后,新兴产业的投资主题或将逐渐进入休整期。

      除节能环保、医疗教育两大行业主题外,我们认为能对A股起整体性作用、能激活主板行情的非国企改革主题莫属。国企改革的核心是“混合所有制”,即国有股权在保持控股或相对控股的前提下转让超持部分的股权,引入民营资本或外资资本,此举具有“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是,超持股份的股权通过溢价转让既达到了盘活了存量的效果,又获得了政府和企业经营发展所需的新资本。如果国有股按照垄断性行业保留51%、相对竞争性行业保留1/3持股、充分竞争性行业全部退出的目标,所有国有股超持部分按照一定溢价转让将能释放出数十万亿的新资本,能较大程度上改善政府财政、企业资本,乃至民生需求不足的困境;二是,引入民资和外资既能带来新的经营理念、提升国企的经营效率,又对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国企引入了新的约束机制,能很大程度上改变许多国有企业政企不分和“等、靠、要”等经营陋习,同时能对“国企服务于GDP”的无效投资、过度投资的低效经营习惯,以及创新乏力、利益输送、滋生腐败、权责利界定不清的旧机制形成新的约束;三是,有利于推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各级行政改革的落地,“混合所有制”下国资委由企业的管理者转型为类似主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者,职能由政府的管理部门转变为企业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者,并且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原则下,职能转变后的国资委可以按照市场化原则对下属控股和持股企业的“投资组合”进行适时优化与调整,也可以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性上佳的优质民企和外企通过收购兼并形式进行购并,纳入旗下企业的产业链和充实到旗下的“投资组合”中,以保持“投资组合”中资产的优越性和竞争性。

      显然,国企改革是个大题材。首先,目前部分先行的省市已经有国企(集团)整合的案例陆续出现,后期各省市争先恐后全方位铺开是可确定性事件,所涉及的行业层面、企业层面、地域层面足够广。其次,在“盘活存量”大背景下、具有深远意义的大范围国企改革至少会持续若干年,在股市层面上投资主题的周期足够长。再则,未来通过盘活存量、引入资本、引入机制促使国企经营效率提升,进而促使盈利整体提升是可预期的,不能确定的是盈利会因此提升多少幅度,这决定了国企改革的行情性质还处于主题投资阶段,也使行情具有“朦胧美”的特征。国企改革的题材足够大,行情规模能有多大?能否形成“轮炒”的行情格局,并激活沉闷已久的主板行情,则取决于流动性规模。

      当然,蕴含国企改革主题的上市公司大多身处于传统行业,改革主题预期与盈利能力弱化的现状对现阶段行情构成了相互牵制。因此,有待于3-4月份年度与一季度盈利数据的落地,才能在深入梳理之后展现改革主题的魅力,这比较符合我们之前“3月焦灼、4月定势”的行情预期。A股传统产业股与新兴产业股的高度分化已经持续一年多,当前出现了创业板涨出泡沫、部分传统产业行业龙头企业跌出购并价值的局面。

      这一局面的出现,意味着A股原先那种新老产业高度分裂的行情结构已经难以持续。在结构化演绎、主题驱动的市场特征下,之前高度繁荣的新兴产业主题,或将逐渐向传统产业全面铺开的国企改革主题进行切换,A股整体或将逐步进入新牛市周期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