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骤降
    货币政策放松空间有限
  • 69天增85%华夏基金公募突破3600亿
  • 基金业协会发布“意见”
    鼓励基金公司上市
  • 国开行增发政策性金融债
    挂牌上交所引投资者关注
  • “非常手段”不等于激进
  • 阿里收天弘将有定论
    基金股权激励可望破冰
  •  
    2014年3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骤降
    货币政策放松空间有限
    69天增85%华夏基金公募突破3600亿
    基金业协会发布“意见”
    鼓励基金公司上市
    国开行增发政策性金融债
    挂牌上交所引投资者关注
    “非常手段”不等于激进
    阿里收天弘将有定论
    基金股权激励可望破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非常手段”不等于激进
    2014-03-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谈经营策略

      ⊙记者 颜剑 ○编辑 枫林

      

      回顾2013年度的经营情况,平安银行行长邵平称其策略并不激进。

      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邵平说:“以前我们是高速路上换轮胎,去年我们已经把轮胎换好了。”今年头两个月的经营状况大大好于预期。在经营思路上,今年与去年并无大的变化。

      2013年,平安银行实现拨备前利润268.45亿元,同比增长29.86%;在大幅增加拨备计提之后,该行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2.31亿元,同比增长13.64%。

      

      “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就是稳健”

      2013年,是邵平领导平安银行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2012年10月,邵平接任刚刚完成两行整合的平安银行行长之职,在他的领导下,平安银行开始了大刀阔斧式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业务重心转移。

      一年之后,该行的年报数据读起来颇有意思:截至2013年报告期末,该行营业收入为521.89亿元,同比增长31.30%;拨备前利润为268.45亿元,同比增长29.86%;,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71.32%,营收占比由上年的16.89%提升至22.04%。

      但与此同时,该行资产减值损失68.90亿元,增幅120.13%;不良率为0.89%,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为75.41亿元,如果加上该行在本年度核销30余亿不良贷款,该行当年资产质量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还让外界注意的是,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关注类贷款为180.2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2.13%,较上年增加151.18%。数据也显示,该行逾期90天以内贷款余额74.35亿元,增幅47.90%;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170.26亿元,增幅78.36%。

      营收实现高增长,关注类贷款猛增,拨备计提也大增;这样的经营策略不禁让人对邵平的策略贴上“激进”的标签。

      对此,邵平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这绝不是采取激进的经营策略,不过是在业务调整时期采取了些非常手段。他说:“没有盈利能力哪有核销呢?我们只有经营获利以后,才能去进行核销。不良资产的处置要靠清收,但清收回来的资产很多都是‘骨头’了,没有‘肉’了,此时就只能进行核销;而核销就看盈利能力了。”

      他表示,“去年我们的净利润增长速度虽然不高,但我们的拨备增长速度却很高,这体现了我们稳健经营的思路,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本身就是稳健的思路。”

      2013年,平安银行存款出现较高速度增长。数据显示,截至期末,各项存款余额12170.02亿元,比年初增加1958.94亿元,增幅19.18%,但实际上,该行当年三季度末总存款余额为12523.66亿元,较年初增长22.65%。这意味着四季度末的存款出现了环比下滑。

      邵平表示:“零售业务一直我们的薄弱环节。以前为了实现零售存款的增长发行了大量的保本理财产品,但这些存款是不赚钱的。去年,我行的资本金非常紧张,如果为了维系规模而不赚钱,就是‘打肿脸充胖子’,必须压缩”。平安银行副行长赵继臣补充道,因此,该行在第四季度末压缩了近500亿元的保本理财存款和高息协议存款。

      

      “互联网思维方式值得学习”

      对于舆论热炒的互联网金融概念的问题,邵平表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但冲击最大的是观念,互联网思维方式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学习。“其实,大家说的银行存款被分流,并没有很明显的感觉。”

      在他看来,互联网金融在普惠金融和客户体验方面都值得商业银行学习,但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一种渠道服务方式,不存在颠覆性,主流的公司业务、大额投资并不能通过互联网操作。

      邵平也表示,该行一直在推动业务的线上化,但是商业银行一定必须先把金融主业做好,在创新问题上能跟上时代变化。

      记者获悉,平安银行副行长陈伟已派驻平安集团旗下的P2P平台陆金所,协助陆金所开展工作。对于陆金所与平安银行合作的问题,邵平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中国平安集团将陆金所定位为打造中国最大的非标资产交易所,目前平安银行与陆金所存在多方面的合作。

      比如说,平安银行协助陆金所进行产品开发。邵平说:“平安银行建立了同业间的‘行E通’产品,我们同业的客户可以通过‘行E通’来购买陆金所的产品。”还有就是,互联网客户的结算通过平安银行进行。

      邵平透露,平安银行专门建立一个团队来帮助陆金所开发产品,分管风险业务的副行长赵继臣也是该团队成员之一。

      

      “创新模式迎接利率市场化”

      去年以来诸多银行纷纷加大对零售业务的布局力度,其大背景正是为了迎接利率市场化的挑战。

      邵平说:“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传统经营的时代过去了,要想获取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差异化,银行必须要有自己的定位和新的商业模式,未来三、五年是商业银行经营分化的重要时期。”

      赵继臣表示,从全球情况来看,利率市场化在初始阶段都是存款利率升,贷款利率升,之后是利差的慢慢降低。这也是为什么银行都想转做零售,而对公司业务进行投行化、资产管理化的调整。“零售的利率稳定性比较强,客户是个人跟银行议价。这跟大企业的业务特征不一样。”

      2013年,由于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平安银行的利差逆市回升。赵继臣认为,从整个行业而言,今年行业的利差形势不会扩大,还将持续收窄,但随着平安银行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的调整,该行的利差水平将维持去年的水平。

      对于今年大零售事业部组织架构的调整,邵平称,作为平安集团旗下的银行,如何充分利用综合金融优势,实现客户迁徙非常关键,但前提是需要对零售业务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运作,而这一过程一定是艰苦、细致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他表示,过去零售业务是以产品定位,而今改革之后,将实行客户分层体系管理。“我们将所有的零售产品打包,然后由一个客户经理对接一个客户,以解决过去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