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专版
  • 7:专版
  • 8:专版
  • 9:新闻·公司
  • 10:新闻·公司
  • 11:新闻·公司
  • 12: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货币政策布局重心向防范金融风险倾斜
  • 汹涌的创业板高管“套现”潮
  • 沪深股市啥时候能成阿里们的上市首选
  • 新三板实践为推行注册制提供了有益借鉴
  • 开发商
    整体不存在降价压力
  •  
    2014年3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货币政策布局重心向防范金融风险倾斜
    汹涌的创业板高管“套现”潮
    沪深股市啥时候能成阿里们的上市首选
    新三板实践为推行注册制提供了有益借鉴
    开发商
    整体不存在降价压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沪深股市啥时候能成阿里们的上市首选
    2014-03-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谭浩俊

      

      阿里巴巴集团启动赴美上市程序,激起社会各方阵阵涟漪。多数人认为,阿里、腾讯、网易、新浪、当当等优质IT大佬,在境内实现了致富目标,却让境外投资人去分享成果,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以至于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坦言,这个问题值得反思。

      扳着手指数一下,近年来,我国最优秀的IT科技公司,除了腾讯在香港股市上市外,其他的差不多都已先后在美国上市。另外,还有如新浪微博、京东商城等一批公司正紧随其后。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些新锐企业都代表着我国新经济的未来,是重塑我国社会经济格局的主力军。这一批新锐企业相继选择去美国上市,对我国的证券市场来说,当然是很遗憾的事。事实上,这些年来,赴境外上市的中国优质企业,并不止IT企业,其他行业的优质企业,许多也都选择去境外上市,仅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内地公司就多达200多家。

      其实,近年来,随着某些中概股因财务造假风波在美国受到投资者质疑并被做空,中概股在美国的日子也不好过,不仅上市公司总量减少了15%左右,40%的股票也都跌到了2美元以下。于是,又有人认为,到美国等境外市场上市,也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实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那么具有想象空间。

      说实话,很多情况下,去境外上市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以及承担的责任,要比沪深股市大得多。而且,诸如做空等问题,也会经常困扰着境外上市企业、影响着企业的市场形象。从这些年来到境外上市企业的实情来看,所以会出现“看上去很美”的现象,最主要的还是自身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以中概股在美国被质疑和做空为例,如果没有财务造假,外国机构还能找到质疑和做空中概股的机会吗?就算还会用其他手段来打击中概股,杀伤力还会那么强吗?

      再进一步分析,也正是因为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积习难改,将财务造假、信息披露不实等恶习拿到了境外市场去,才被境外机构抓住了做空的机会。在沪深股市这些公司始终能平安无事,恰恰说明沪深股市在市场监管上存在巨大漏洞。如果沪深股市也像境外一样严格监管、严厉查处,造假和信息披露不真实的现象也就不会那么严重,沪深股市行情也就不会在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较好的情况下,数年来始终处于严重低迷状态了。而沪深股市的长年不振,导致外国媒体和专家对中国经济产生质疑,甚至动辄唱空中国经济。

      还有相关专家认为,阿里等优质IT企业选择到境外上市,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从主观来讲,这些企业愿意通过去境外上市扩大影响,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从客观来看,在市场门槛和条件设置方面,沪深股市要明显高于境外市场;另外,这些IT企业一般都“要价”很高,需要筹集的资金规模很大。如阿里巴巴,媒体透露的信息是要募资150亿美元,比此前A股市场融资规模最大的农业银行还要高出200多亿人民币。管理层担心,如果在沪深股市上市,有可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冲击和影响。

      主观原因,当然难以改变,但也不是说,这些IT企业都是只有去境外上市一根筋。实际上,多数IT企业还是希望在沪深市场上市的,只是沪深股市没有给他们机会,那些早应淘汰和抛弃的门槛与条件,一直没有得到清理,也没有得到修正。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原本可以带来生命活力的优质IT企业去了境外市场。

      至于融资规模过大,就更是拿不到台面的理由了。正是因为大量优质企业转入到境外上市,才导致了沪深市场优质企业资源缺乏,致使投资者信心不足。要是沪深股市像阿里、腾讯这样的优质企业多一些,投资者的热情必定会大大增强,哪里还会资金短缺?说到底,中国今天并不是一个缺钱的国家。大量民间资本、社会资本需要寻找出路,可是,以A股市场目前的境况,怎么会有投资者重点关注呢?而缺乏投资人关注的市场,又怎么可能资金不紧张呢?

      到境外上市,很多情况下,也确实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但是,这却不能不令沪深股市深思,为什么新锐企业会奔着这种“看上去很美”而去?这样的遗憾还要持续多久?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