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5:特别报道
  • 6:公司
  • 7:财经新闻
  • 8:艺术资产
  • 9:市场
  • 10:市场
  • 11:评论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互动
  • A16:基金·私募
  • 梅摩全球艺术品指数2月份走势平平
  • 刘斯奋:文笔雕琢诗词文赋 画笔尽显文人百态
  • 中国艺术界全面出击 争夺全球艺术市场话语权
  •  
    2014年3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梅摩全球艺术品指数2月份走势平平
    刘斯奋:文笔雕琢诗词文赋 画笔尽显文人百态
    中国艺术界全面出击 争夺全球艺术市场话语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刘斯奋:文笔雕琢诗词文赋 画笔尽显文人百态
    2014-03-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曹原 ○编辑 陈羽

      

      近日,在多个领域活跃的艺术家刘斯奋,携自己历年来的著述以及所创作的古今题材人物画、《白门柳》人物选画、山水画和自书诗中的主要精品共七十余幅走进中国美术馆,成就了本年度首位进京的广东艺术家个展“贯通融会——刘斯奋书画诗文艺术展”。

      刘斯奋长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历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文联第四、五、六届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等职务。刘斯奋在文化建设、学术研究、小说创作以及书画创作上,都尽显文人百态,他的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荣获全国长篇小说最高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是一个单纯的作家,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画家,可谓多方位跨界。自己更愿意是一个文化人,一个深受岭南文化哺育、熏陶的文化人”。

      重主体抒发的大写意

      此次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以古代人物画为主的“古风遥想”、以当代都市人物画为主的“都市偶拾”、以山水近作为主的“丘壑寄情”、自诗书的书法作品,以及《白门柳》人物选画。展览之所以取名“贯通融会”,刘斯奋自己解释:“在我过去的这些年,我的创作涉猎到好几方面,早期我是搞古典诗歌创作和研究,36岁以后开始搞小说创作,期间还兼任一些行政职务,50岁前后又把兴趣慢慢转移到绘画和书法,我今年70岁了,所以就把前半生的这些成果综合起来做一个展览。”

      在中国美术馆二号展厅的左边便是古代人物画,在这些画中,明显可见其重神似、重主体抒发的大写意,这种大写意更是体现在画面中只求人体比例、结构大致不差,而更注重以形体为依托来展开笔墨的节奏上,最终的落脚点则为人物之神韵。

      因为擅长古典诗词,刘斯奋的人物画中多长题,或典故或诗歌辞赋,或自撰或引经据典。这些古代人物形象,多备清高、淡雅之气,而没有火气、燥气和怒气,如《茶到浓时语亦深》、《说经图》、《药香》、《坐到屏山忆旧游》等。而这些人物画中的线条看似悠然随意却又十分考究,正是笔下线条所用,让画面风格清新脱俗而又狂荡不羁。

      如作品《重阳》中,刘斯奋将人物放至在三分之二处,上端恰到好处的留白,和画面大幅中人物和长题考究的比例,更让人物寥寥几笔的构成显得其实别有用心,简单的几处落笔就已尽显人物的表情,批评家邵大箴这样评论刘斯奋的人物画:“他的人物画结合西画的写实法与中国画的写意法,在注意人物大致造型结构的同时,关注人物的神情,并适当运用变形、夸张,以求神韵和笔墨趣味。由于他有书法的功底,他对笔线与墨色的运用是相当得心应手的。难能可贵的是,他对现实社会各种人物与现象多有关注,并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加以捕捉,用生动的笔触将其呈现于画面,不乏幽默与诙谐。”

      文、学、艺的贯通融会

      在“都市偶拾”的展厅里,可以看到一批用大写意的方式描绘现代人露胳膊露腿的作品,如《车站流行色》、《四个与一个》、《新权力女性》等作品中,刘斯奋寥寥数笔即能成真,且非常注意画中人物的动态及眼神,一颦一笑,一瞥一视中,神完气足。刘斯奋这一批作品还着意于线型、墨晕、色彩的变化,在笔墨表现中进一步丰富了表现意象。

      刘斯奋的山水画创作随着对象、感受、情怀的变化而随时变换画法,虽画法不一,却始终给人一种新鲜、深厚、雅致的美。如清趣小品《春水》、《远瀑》、《寒云》等是一种画法,到了最近的两幅新作《碧水春云》、《翠嶂远钟》的笔墨则更趋于精致与丰富,已见其文人视觉的点景抒怀和宏观格局。

      展厅中有两张横幅巨制——《出尘》(1.93×15.1m)与《不凋》(1.93×8.10m),两幅巨制虽各具特色,但都能看出刘斯奋深厚的书画功底。《出尘》乃以古入今,基本上仍以传统之架构去经营布局,巧妙地融入现代的视觉语言,于高远处画出平远的景色,于茂林空隙处透视出层层远景。又如玩弄长焦与近距的伸缩镜头,夸张变换的反差,于狭小处求取空间的延伸。《不凋》则以今溯古,它以一种较为客观的取材与布局观念去经营画面。

      另外,在四号展厅的小厅,可以看到刘斯奋历年著述以及一系列《白门柳》人物选画,此外还有八种版本的《白门柳》以及《岭南三家诗选》、《黄节诗选》、《苏曼殊诗笺注》等一系列古诗文整理及学术著作。一批刘斯奋的自书诗和书法作品也在展厅中有所呈现。

      在书卷气中找格调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认为,此次展览的题目“贯通融会”正是恰如其分的总结了刘斯奋在多方面的才华和成就,“他把文学、社会学、书法方面的修养都融合在绘画中,他用简洁的笔墨,带着岭南画派的风格,以及对生活的丰富感受,在画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真正的文人画,他的绘画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情结,在强烈的书卷气中可以看到他自己的格调和文化精神,这是很难得的,也是很多画家一生所追求的。”

      对于画中的大写意和文人情怀,刘斯奋说他经常观摩前辈名家的绘画作品,但是却从不去临摹,“我追求的是发挥个性与独创的审美模式。在具备必要的先天禀赋前提下,我的绘画更倚重于读书与文化的积累。中国画代表了东方文化把握世界的抽象方式,西洋画则是西方文化用具象把握世界的表现。一种模糊而笼统,一种全面而细致。大写意的中国画饱含着作者的主体意识,注重妙悟而不注重技术,注重以激情与生命打动读者,画中有情,画中藏气。搞艺术,若过于谨小慎微,循规蹈矩,则难以达至顿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