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安仲文 ○编辑 于勇
前期新兴产业势如破竹的行情,使得券商和基金研究员们急于参与这场盛宴,但过度研究使得一些基本面尚有瑕疵的品种被包装推荐,热点退潮后,基金组合面临更大的回撤风险。
概念过度解读包装成赚钱策略
新兴产业行情在起步阶段并不被市场所关注,当时仅仅局限于少部分基本面较为优质的龙头品种,但这种个股行情很快演变为全民运动,个股行情逐步走向了风格化主题投资。正是风格主题投资大潮的到来使概念股的过度解读、过度研究有了较大的生存空间,上市公司“触网”、“触游”在研究员的过度解读后被重新包装,从而获得更高的估值。
众所周知,A股中可供投资的互联网公司标的屈指可数。但机构研究员对某些上市公司的过度研究、过度解读却批量制造出大批互联网概念股。包装推荐成为基金在新兴产业选股投资上一个非常危险的现象,但它在风格行情中不仅被暂时隐藏起来,还可以成为赚钱的策略。
“不管是真成长还是假成长,只要是具有成长属性的行业,绝大部分公司在成长风格来临时的股价表现都不错。”大摩华鑫消费领航基金卞亚军讲出这样一个客观事实,仅仅在2013年涨幅超过40%的股票数量就超过300只,而其中翻倍个股高达50只。
在风格主导的市场环境下,市场关注的是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成长的属性,也即是否拥有新兴产业的故事和基因。基金赚钱的策略也因此变得非常简单:只要基金经理持有的标的具有新兴产业的故事,而机构研究部门则承担着深入解读、重新包装后进行推荐的角色。
风格退潮后回撤风险巨大
在移动医疗、O2O、智能家居、互联网彩票领域到处充斥着这种过度研究带来的包装推荐。“如果一家公司拥有一个网站或者开发一款App就可以按照互联网公司进行估值,那么中国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公司,因为几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官网。”深圳一位专户投资经理曾这样认为,网站流量和APP下载量的数据是研究的关键,但很多研究报告有意忽视了最应该被关注的下载量。这位人士称,因为一旦亮出了APP的下载量数据,这些报告和投资标的就失去了价值。
景顺长城投资总监王鹏辉也直言,过度研究使得一批根本不具有投资价值的品种被包装推荐,从而获得了更高的估值,而当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后,新兴产业股的分化可能变得非常严重,一些品种回调后还能再度创出新高,而那些被过度研究的品种则面临更大的杀跌风险。
不过在市场仍然呈现风格主导的时期,这些可以被市场所容忍,那时的市场更在乎概念和故事;但当市场行情不再呈现成长股风格的时候,基金经理的持股也因此陷入危险的境地。
券商研究员给基金经理推荐的星网锐捷、捷顺科技等一批公司就是过度研究后包装推荐,而风格退潮也引爆了这类品种的惨跌。研究员将这类传统公司描绘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强调其依靠软件系统占据移动端入口的价值潜力,但却忽视了新兴业务的实际运作数据、可盈利的时间表,也淡化了传统业务在这些公司估值体系中决定性作用,而后者直接影响着公司的业绩表现。以星网锐捷为例,该公司在研究员的包装下市值一度接近130亿,而公司不久披露的2013年报业绩显示去年净利润增幅不足7%,而捷顺科技更是披露2014年一季度业绩亏损数百万。
值得一提的是,过度解读、过度研究中的包装推荐往往存在于那些不被市场关注的品种,也因此能够成就基金重仓股中的所谓黑马。正是市场对这类品种普遍缺乏兴趣,也使得这些品种能够带来所谓的“价值反击”,其弹性也因此变得更大,从而给涉足较早的机构带来暴利,但对于基金经理的最大挑战恰恰在于,当市场趋于理性,这些依靠概念走强的品种给基金组合带来的回撤风险可能变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