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广告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资金与信用风险双升 年中政策有望破局
  • 短期利率季节性上升
    人民币汇率趋稳
  • 不同形式货币政策放松
    对债市影响不一
  • 今年稳增长政策或更早启动
  •  
    2014年4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市场
    资金与信用风险双升 年中政策有望破局
    短期利率季节性上升
    人民币汇率趋稳
    不同形式货币政策放松
    对债市影响不一
    今年稳增长政策或更早启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不同形式货币政策放松
    对债市影响不一
    2014-04-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目前市场观望心态浓重,投资者所观望的主要是货币政策以什么方式,什么力度,在什么时候进行放松,期待这种放松对债市带来利好。

      看多债市的投资者比较期待传统的较大力度的放松政策,例如降息和降准等政策。但如果就业不出现大问题,即使经济放缓,政府的容忍程度也可能会较以往提高一些,以促进过剩产能的淘汰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因此,有一派观点认为,不一定要使用传统的大力度放松货币政策的手段进行刺激。如果中国货币政策传达了很明确的放松信号,压低短端利率,在汇率弹性区间放宽以及美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背景下,资金可能会持续流出,导致外汇占款进一步减少甚至为负值。总体来看,降息降准是一个未必会用,用了也未必讨好的货币放松政策。

      如果不使用传统降息降准等较大刺激力度的政策,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SLF、国库现金存款等常规性政策工具进行一定程度的放松。我们认为,有效的货币政策,在适度引导利率下行的情况下,同时需要解决银行资产负债互相转换之间的障碍,令银行资产负债表顺畅扩张,能够充分创造新增存款流量,使得社会融资规模和M2 增速回升,才有利于经济和银行对债券的配置需求。但经济企稳,中长端利率可能也不会有很明显的下降空间。这几种放松方式,对经济的影响不同,但对中长期债券而言,都算不上很利好的政策。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均难以有较大幅度下行。

      只有在货币政策考虑一些另类刺激,如中国版QE 政策的情况下,由央行直接购买中长期债券收益来压低中长期收益率,才会对中长期债构成直接且十分明确的利好。中国未曾使用过QE 政策,但中国央行购买债券并无障碍,而且有过先例。有利的因素在于,中国政府希望推动非标转标,希望将部分贷款、非标资产的融资需求转移到债券市场上,推动更为透明的债券市场的发展。这些都意味着今年信用债的供给可能明显上升。如果出现中国式的QE 政策,可能是众多放松政策中,对债市最直接利好且有利于中长端利率下行的刺激政策。

      总体来看,在众多的放松政策中,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行的难度较大,不推荐交易型投资者去赌长期债券的交易性机会。

      中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