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彭
施罗德投资新兴市场经济学家Craig Botham在最近发表的一份预测报告中指出,其对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预测作出新一轮的下调,部分是由于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的行动早于预期,各央行被迫采取超出预期的紧缩政策。除此之外,各国亦需要担忧各项对经济增长不利的具体问题。商品价格下跌后通胀有所缓解,但供应方面的限制将继续为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物价带来上升压力。
预计中国经济政策维持紧缩
2014年伊始,中国经济数据开局不利,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于1月份跌至收缩区间,2月份更持续下降。此外,有迹象显示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柱房地产行业正在降温,楼价上升的城市数目减少。唯一利好的数据是出口增长优于预期,但该数据有可能是受到农历新年假期的干扰,施罗德预期2月份的出口数据将显著转弱。
鉴于出口及投资均有所转弱,加上并无迹象显示消费大幅回升,施罗德认为中国经济难以从任何方面获得增长动力。因此,其已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由7.3%下调至7.1%,而随着对经济增长有利的改革措施产生成效,其继续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将有所回升。尽管今年经济增长有可能暂时跌穿7%,施罗德认为这会促使政府采取刺激措施确保经济增长高于7%。这不一定会以信贷刺激的形式进行,因为这只会使现有的产能过剩及杠杆过高的问题进一步恶化。下调利率(以降低利率低负债企业的偿债成本)及直接财政刺激计划(包括减税及大幅增加开支)或会成为更有效的综合方案。
受惠于商品价格下跌(特别是石油及食品),以及中国的货币环境普遍紧缩,今年的通胀率将显著低于3.5%的目标水平。近期的通胀数据持续低迷,仅为2.5%,据报道部分是由于反腐败行动导致奢侈品销量下降的效应所致。由于持续面临产能过剩问题,生产物价仍处于下降区间。无论如何,今年的货币政策将继续以控制金融体系风险为重点,因此,即使通胀下降带来放宽政策的空间,但除非经济增长未能达到目标,否则施罗德预期当局不会放宽政策。金融危机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风险,当局会致力将影子银行体系压缩至更加可控的规模之内,预期今年的政策取态将维持紧缩。
通胀成为巴西政治问题
巴西的经济增长预测已由2.0%下调至1.8%,主要由于当局收紧政策以抑制通胀,而阿根廷的事件及近期的旱灾亦会产生影响。年初至今的经济活动数据并不令人振奋。虽然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已经出现改善,但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工业生产及央行的经济活动指数均出现疲弱迹象。
最新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现任总统Rousseff领导的政府的支持率持续下降,低于去年12月份录得的43.0%。有迹象显示选民对通胀及生活成本的关注大于经济增长,而政府亦承认这一点。央行及政府已采取更强硬的取态,通胀率已被逐渐压低,但其代价是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政策目前对货币环境更为有利,最新的预算案已宣布削减开支。尽管在解决通胀问题时需要采取更多措施阻止信贷评级下调,这反映政府正在作出受人欢迎(纵已姗姗来迟)的态度转变。
由于巴西央行自去年4月份以来已加息250基点,通胀本身已开始对紧缩货币政策作出反应。然而,对于面临供应方问题的经济体系而言,加息充其量仅有助抑制通胀,长远而言,巴西需要透过投资解决通胀问题,正如其过往所述,在今年10月份的大选之前,投资出现复苏的机会极小。近期的旱灾亦可能导致未来几个月的食品及电力价格上升。鉴于央行继续试图抑制通胀预期及重新树立信誉,施罗德预期今年的货币政策将维持紧缩。
印度经济增长不受央行控制
近期印度经济已出现回升,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似乎有望提高。出口对卢比贬值作出利好反应,目前大致稳定,而受到限制措施及需求低迷的影响,进口出现收缩。印度央行行长Rajan对抗通胀的行动已初见成效,1月份亦再度加息至8%。然而,紧缩的货币政策或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Rajan近期的政策重点是抑制消费物价指数而非生产物价指数,
他认为目前不能对经济增长及通胀问题作出不利的取舍,因为通胀率太高将会抑制收入增长及消费者信心。 虽然这或许是事实,央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实现通胀率为4%的目标(考虑到对供应方的冲击,允许有+/- 2%的浮动空间),而在过渡期内,国内需求或会持续低迷。去年的经济增长亦受惠于良好天气带来的好收成,而今年存在由厄尔尼诺天气现象带来相反效应的风险。最后,银行体系仍面临掣肘,由于印度企业拥有较高的杠杆比率,加上坏账拨备欠佳,信贷增长放缓或会拖累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通胀方面,细心及记性好的投资者或会注意到施罗德对通胀预测作出大幅调整。如上文所述,这是由于Rajan更偏向于以控制消费物价指数为目标,以及今年大选之后央行行长职位将会正规化(成立货币政策委员会及制定官方消费物价指数目标需要通过立法部门的批准)。与生产物价指数一样,近年的消费物价指数持续高企,但施罗德认为印度央行今年仍会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并于2015年底前逐渐将通胀率压低至目标范围之内。
俄罗斯需要实施改革
数据显示,进入2014年后俄罗斯经济增长放缓,工业生产指数持续下降,零售销售增长放缓,而农业生产指数并无变化。采购经理指数同样不容乐观。尽管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通胀亦由12月份的6.5%回落至1月份的6.1%,但年初至今卢布已贬值约8%,这将为俄罗斯经济带来新的通胀刺激。因此,透过减息支持经济增长的希望渺茫。另外,俄罗斯央行的态度趋于强硬,该行在最近的声明中表示,若货币贬值对通胀产生影响,该行将会收紧政策。由此看来,俄罗斯同样会面临低增长及高通胀的状况。
与巴西相似的是,俄罗斯的问题是缺乏投资,导致供应方受限及生产力低迷。1月份俄罗斯固定投资下降7%,并持续疲弱。消费增长作为此前的经济增长动力,虽然相对强劲,但目前仅是开始刺激进口增长,而非促进国内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今年的油价或会持续疲弱,将对俄罗斯的经常账户及汇率造成打压。俄罗斯应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虽然对此一无所知,至少无可否认的是,投资下降将会引发一系列管治问题,当局早已认识到该问题,但无法将其化解。俄罗斯极需要进行改革。
若无改革措施或投资增长,施罗德认为通胀将持续高企,但紧缩政策将于今年稍后及2015年产生影响。商品价格将带来帮助,特别是对于农业,但油价持续下降的影响将会被卢布贬值所抵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