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宏观
  • A6:研究·市场
  • A7:研究·财富
  • A8:数据·图表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存款保险制度要有中国特色
  • 中国量化投资踏上快速发展期
  • 存款保险织就国家金融安全网
  •  
    2014年4月9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研究·宏观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研究·宏观
    存款保险制度要有中国特色
    中国量化投资踏上快速发展期
    存款保险织就国家金融安全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量化投资踏上快速发展期
    2014-04-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量化资产配置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定量分析,制定优化的资产配置方案,分散投资到多个相互关联较弱,具有正的预期回报的投资产品中。这样既可以降低风险,又可以增加投资容量。

      ⊙李斌

      什么是量化投资?广义地说,凡是用定量方法来分析投资项目,帮助投资决策和管理都可以称为量化投资。本文所讨论的量化投资,特指以量化投资方法为主导的二级市场投资及量化对冲基金管理。量化投资就是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建立模型,获取市场信息和数据,进行投资决策与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与数据处理、量化分析、交易策略、资产配置、风险管理,以及量化投资业绩评估。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量化”一词首次成为全球投资界的焦点。美国政府推出了举世瞩目的“量化宽松政策”,通过回购国债等方式把大量的资金注入市场救市,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收效,可算是现代量化投资的最大手笔和成功案例。另一方面,这次危机主要是由华尔街的量化专家们创造和推销的巨量次债引起的,量化投资是一把双刃刀。

      在美国,量化投资从上世纪70年代兴起,90年代开始大行其道。量化投资的先驱,学术界的怪才马克维茨1952年发表了“投资组合选择”论文,夏普1963年提出了“投资组合的简化模型”,1964年又发展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到1973年布莱克和斯克尔斯提出了“期权定价理论”,主要包括产品定价和资产配置的量化投资的理论基础基本形成,量化投资从学术界走向了华尔街。

      笔者正好赶上了美国上世纪90年代轰轰烈烈的量化投资热潮,1993年加入美林公司数量分析部。那时的工作就是构建模型,对市场上的各种金融产品进行分析、定价,为机构客户制定投资方案、优化投资组合,为自营部提供交易策略。其中,还有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我与自营部交易员阿吉力斯写了一篇题为《套利圣杯》的论文,用我们研发的债券二元数模分析国债市场,每天用计算机程序找出多个由三个债券构成的低风险套利组合,由阿吉力斯操盘,每个组合做多和做空约两亿多美元的债券,几天之内能够盈利几十万美元。因此,《套利圣杯》被称为百万美元论文。

      同一时期,美国的量化对冲基金公司如雨后春笋不断崛起。詹姆斯·西蒙斯1988年辞去纽约石溪大学数学系主任教职,投身对冲基金,成立了文艺复兴技术公司,从此开启了量化投资领域的传奇神话。他所管理的大奖章基金1989至2007年的年均收益率高达35%,而人尽皆知的股神沃伦·巴菲特同期的年回报率仅为21%。

      著名的D.E.Shaw 量化对冲基金公司也是在1988年由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大卫·肖创立的,主要从事股票量化交易,至今有1300多名员工,管理资产超过200亿美元,成为美国最成功的对冲基金之一。当年还有一段轶闻。肖教授发明了一种股票交易算法,能够产生稳定而丰厚的盈利。高盛公司知道后发出聘书邀请他加入。美国对冲基金的前辈、大力支持量化对冲基金发展的Paloma 公司老板唐纳德·萨斯曼也找到肖教授说:“如果你的模型只是忽悠,就去高盛吧。要真能赚钱,就到我这里来,给你用不完的资金,公司还是你自己的”。肖教授接受了萨斯曼的提议。此前,Paloma以同样的方式扶持了西蒙斯的文艺复兴技术公司。

      在美国加州的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是全球最成功的债券基金管理公司,1982年开始独立运营,其首席执行官 比尔·格罗斯堪称债券投资之王。他本科学习希腊文学,却是数学高手,他十分注重量化分析,活用量化投资策略和金融衍生产品来增加债券投资的收益。

      西蒙斯他们获得惊人成就,皆源于其精英团队和量化投资模型。据说,文艺复兴技术公司雇用了上千位数理博士和计算机专家,依靠分析市场上各种不同金融产品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价钱经常出现的规律(Pattern)来盈利。他们擅用蝙蝠式的捕猎策略,计算机随时盯着市场上所有的产品,一旦有机可乘,就扑上去抓获盈利。文艺复兴技术公司与雇员们签署了终身保密协议,公司保证员工终身富裕无忧,雇员须对所从事的工作绝对保密,甚至不许告诉自己的配偶。

      量化投资的核心就是模型。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模型案例。上海市区最佳的500套住宅怎么定价?因为已经没有空地建新楼,豪华住宅的价位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至于土地多少钱一平方米、建筑成本、租金率等皆为次要因素。为了建模,我们需要有一个基本上符合实情的假设,即富人们都希望在市中心有自己的住宅,且愿意付出所拥有财富的10%来购买。于是,我们把住上海的前500位富豪的资产排列出来,乘以10%,就得到了答案。这些房产的价位应该在5千万至8亿元之间,与市场情况基本符合。

      有了模型之后,要得出正确有用的结论,首先需要获得准确完善的数据,以避免“垃圾进去、垃圾出来”。掌握了数据之后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去芜取精、去伪存真。然后就需要算出结果,做出决策了。我们把它称为交易策略。量化分析的结果需要变成可以付诸实践的交易指令才有用。量化交易策略主要有三类,一是类似价值投资的方法,使用模型和量化分析,找出并买入内在价值高于市场价格的投资品种。另外一类是相对价值投资,从市场上找到价格紧密连动的许多投资产品,买入价格相对偏低,卖出价格偏高的产品,等到价格回归而取得盈利。第三类是基于市场观察到的某些规律进行交易,比如股指期货在短期呈现趋势性,就在午盘上涨时买入期货,收市时卖出;如果发现某金融产品连续跌价5天之后就倾向于反弹一天,那么跌了5天之后就买进。

      量化资产配置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定量分析,制定优化的资产配置方案,分散投资到多个相互关联较弱,具有正的预期回报的投资产品中。这样既可以降低风险,又可以增加投资容量。

      量化风险分析主要有两类。一是监控当前风险暴露的情况,比如股指下降一个点,对投资组合有多少影响?利率上升10个基点又如何?另一类是场景分析,或者称为灾难分析。如果再出现一次2008年金融危机,投资组合会怎样? 如果沪市狂跌300个点会怎样?

      最后一个话题是业绩评估。简单地说投资盈利了800万元、获得80%的回报还不行,需要知道花了多长时间,投资金额与资金杆杠是多少,业绩的稳定性如何,盈利和亏损的情况是否对称等数量化的指标。

      中国的量化投资行业已经走过了准备和酝酿期,踏上了快速发展的新旅程。我们这些量化投资从业者将会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会的国度里取得巨大的成就。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历史吧!

      (作者系复兴资本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