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财富故事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全球经济到达恢复临界点
  • 世界安全货币之争
  •  
    2014年4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上证观察家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上证观察家
    全球经济到达恢复临界点
    世界安全货币之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全球经济到达恢复临界点
    2014-04-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迈克尔·海瑟(Michael Heise)

      □迈克尔·海瑟(Michael Heise)

      ■ 鉴于工业化国家预期增速的提升,全球经济在2014年可能增长3%。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发展将显著恶化的担心,现在看起来毫无根据。

      

      ■ 在2014年,金融市场将继续受到货币政策的左右。

      

      ■ 中国将面临以下主要挑战:实现经济再平衡,控制信贷(特别是对地方政府的贷款),以及缩减房地产泡沫。但我们相信,中国将会成功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具备财政资源和管理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本次金融危机的确有些漫长。好在全球经济已经到达了临界点,有望恢复较快的增长率。不过,今年年初的事件提醒我们,目前仍有大量的经济和政治风险挥之不去。全球经济在逐步企稳加速的同时,仍十分有必要系好安全带。

      

      仍有风险笼罩着相对乐观的全球经济

      2013年下半年,制造业全球采购经理人指数的改善给人们带来了希望,预示着经济活动在2014年将继续保持活跃并进一步提升。

      特别令人鼓舞的是,更加乐观的情绪现正广泛地在各个地区蔓延。鉴于工业化国家预期增速的提升,全球经济在2014年可能增长3%。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发展将显著恶化的担心,现在看起来毫无根据。

      然而,新兴市场自2012年开始便失去了动力,预计也不太可能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速。不过,我们预测,新兴市场2014年实际GDP的增长预期为4.5%,这一速度仍然比工业化国家高出许多。

      在欧元区,危机四伏的成员国的经济也开始复苏,“南北差距”正在缩小。情绪指数和客观经济指标(如工业生产数据)均显示经济复苏将继续下去,尽管步伐将比较缓慢。我们预计,2014年全年的实际GDP增长将为1.5 %。欧元区经济条件正在改善,得益于此,德国经济在2014年的增长将达到2%左右。通胀可能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因为许多工业化国家失业情况严重,抑制了工资的增长。

      在2014年,金融市场将继续受到货币政策的左右。我们预期各大央行将逐步退出危机模式,美联储将缩减其资产购买规模。然而,鉴于对货币市场利率、银行体系流动性和信贷增长的担忧,欧洲央行实际上可能会进一步放松银根(尽管欧元区正在复苏),一直到2014年年底才可能开始退出扩张性政策。

      尽管货币政策仍将很宽松,但政策退出的最初步骤仍然可能伴随着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的明显波动。尽管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仍未过去,但我们期望它将继续逐步减弱。由于短期利率接近于零,较长期债券收益率明显提升的前景有限。我们预期,10年期德国和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在2014年底仅分别略微攀升至2.3 %和3.3 %。由于美国的增速将高于欧元区,美元可能将对欧元升值。

      与往常一样,仍有一些风险笼罩着相对乐观的全球经济。比如乌克兰的脆弱局势,如果该地区冲突逐步升级成地缘政治危机,或是一个长期、针锋相对的相互制裁,它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严重后果。此外,在中东、北非和伊朗挥之不去的问题仍然有可能造成混乱,任何意外出现的紧张局势都可能导致油价骤然飙升。

      

      中国面临三大挑战

      强劲的国内需求和出口表现的改善,将有助于亚洲新兴市场在2014年保持约6%的全年实际GDP增长。新兴市场的出口将受益于其自身竞争力的增强,以及工业化国家需求的增长。不过,增长预期仍将远低于危机之前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发达经济体的长期疲软将继续给亚洲施加压力。这就要求亚洲创造出一个更加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经济增长基础。但是,如果美联储结束宽松的货币政策让市场措手不及,引起资本流入大幅收窄,亚洲地区(不包括中国和韩国)将面临金融市场的波动,因为其大量资产被外国持有,不过收窄的程度将低于去年夏天。此外,印尼拥有大量的经常账户赤字,将受到最多不利的影响,其次是印度,尽管其赤字正在下降。

      在亚洲市场,我们预测,中国将面临以下主要挑战:实现经济再平衡,控制信贷(特别是对地方政府的贷款),以及缩减房地产泡沫。但我们相信,中国将会成功应对这些挑战。特别是在地方债务问题上,我们有信心,中国政府具备财政资源和管理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鉴于这些挑战,我们预计中国全年实际GDP的增长今年将放缓至7.4%,去年同期为7.7%。积极的推动力很可能来自于私人消费(在良好的工资和就业增长的带动下),以及出口(得益于世界贸易的提振)。

      相比之下,投资活动有可能进一步放缓,特别是在公共部门。中国政府今年的目标是进一步减少行业产能过剩,更有效地管理公共部门投资。此外,对地方政府的评价体系已经发生变化:第一次不再主要关注经济增长,而是也考虑其他因素,如市政债务水平和环境问题。

      总而言之,长期来说,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帮助提升公共部门的投资质量。然而,在市一级的投资势头将放缓,并且很快就将放缓。

      

      应区别对待新兴市场经济表现

      对于新兴市场而言,2014年会有一个戏剧性的开始。许多新兴市场货币遭到大幅抛售压力,因为市场担忧中国经济会明显放缓,此外阿根廷比索兑美元的狂跌引发了资金逃离新兴市场。其实阿根廷的问题并不意外,因为阿根廷多年来经济政策管理一直不善,从而导致了高通胀,货币被严重高估,外汇储备大量流失。

      我们认为,新兴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并不会出现持续的增长放缓,但有些国家的确处于危险之中。区别对待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各个国家的货币贬值程度大不相同。东欧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表现相对良好。例如,一段时间以来,波兰兹罗提对欧元大致稳定,因为波兰的经济根基稳固。匈牙利福林表现则较逊色,因为鉴于匈牙利的宏观经济问题,匈牙利福林过去一直对资本市场情绪的变化反应剧烈。一方面,总体还算温和的汇率反应得益于经济的稳定以及欧元区失衡的减少,这提升了东欧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景;另一方面,大部分中东欧国家在缩减失衡上已取得进展。

      同样,拉丁美洲也存在广泛的地区差异。2014年初以来,阿根廷比索兑美元已经暴跌了18 %。继去年大幅贬值之后,巴西雷亚尔继续进一步小幅贬值。墨西哥和智利也出现了资本外流。

      对大宗商品的依赖是造成负面影响的原因之一。如果像某些人担心的那样,中国经济增长低于预期,那么大宗商品的价格和出口可能下降,从而削弱拉美国家的增长。但全球工业生产指标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节节攀升,说明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正在改善,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悲观预测似乎没有根据。

      我们认为,亚洲国家的货币跌幅有限。在一个较长的上升趋势后,韩元小幅贬值。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货币自今年年初以来,实际上出现了升值,这两个国家去年都曾经历大幅贬值。由于长期的经常账户赤字,通胀居高不下,经济增长突然放缓,印度卢比累计贬值11 %。

      

      “新兴市场整体都存在问题”

      的说法是错误的

      金融市场会惩罚那些由于宏观经济失衡或国内政治局势,而容易受到任何形式外部冲击的国家的货币。

      有人担心贬值、高通货膨胀和高利率交织在一起,可能升级为全面的信心危机和经济危机。当然,资本进一步外流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但投资者并不总是随波逐流。在受影响的国家,建立有信心的经济政策措施或许能很快地鼓励那些反周期性的投资者果断出手,因为现在的价格更加优惠。

      鉴于复杂的相互联系,即使更稳定的新兴市场也无法完全避免贬值压力。但是,必须强调的是,“新兴市场整体都存在问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不过,这些国家也会面临经济政策的挑战。从广义上讲,货币贬值有助于提升竞争力,并减少外部赤字。但在短期内,它们会加剧经济问题,并促使工人要求提高工资,从而推高通胀压力和额外的外债成本。货币政策必须发挥平衡的作用。为了应对货币贬值推动的国内通胀,相应的央行实际上需要提升关键利率,但同时又不抑制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失衡和增长障碍越是通过国内改革积极地解决,这一点就越容易做到。

      美联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已经执行了多年,许多新兴市场对此颇有诟病,现在的任务是要恢复到正常状态。这种转变不可能在所有地方都顺利进行。在无严重宏观经济失衡的国家应该不会引起重大混乱。这些国家包括墨西哥、巴西(其大部分的经常账户赤字通过外国直接投资支撑)、韩国以及印尼。

      中国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度有限,货币的可兑换性也非常有限,所以中国不必担心来自国际市场敞口的重大破坏。

      (作者系德国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本文专为上海证券报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