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财富故事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黑茶 资本的又一玩物
  • 下一个普洱?
  •  
    2014年4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财富故事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财富故事
    黑茶 资本的又一玩物
    下一个普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下一个普洱?
    2014-04-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丁宁 ○编辑 于勇

      资本潮涌所带来的直接结果,是黑茶节节攀升的价格。有业内人士担忧,随着游资的频繁进入,黑茶价格可能出现泡沫,甚至重蹈2007年普洱的覆辙

      ⊙记者 丁宁 ○编辑 于勇

      

      如同普洱一样,黑茶的走俏逐渐吸引或者可以说是伴随了游资的参与。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黑茶游资炒作的策源地在广东东莞,仅广东一省的黑茶收藏者数量已超过20万。

      “近两年,收购并囤积安化黑茶的人并不罕见,主收陈茶。”张先生透露,2011年一名东莞富商带队以考察的名义抵达安化,实则为收黑茶。“每年他至少派人去安化两次,大量收购陈茶,至今投入超过2亿”。

      一些从房地产行业流出的大资金也在蠢蠢欲动。

      周先生告诉记者,他意识到有资金“扫货”始于2009年,当时主力多在广东、福建,“他们对茶叶爱好,且流动资金充沛,很多是刚从房地产撤出来的。”

      而胡小姐也透露,南方一家在港上市的大型房地产企业,正染指黑茶的投资。“真正玩茶的人主要聚集在广州,砸进去几百个亿的资金很常见”。

      如同炒普洱一样,资金在黑茶上的运作方式是:对陈年老茶进行“扫货式”收购;控制上游产业链,垄断茶叶生产;炒作拉抬,从囤积陈年老茶开始,带动新茶价格上涨;通过拍卖,自买自卖对敲拉高;炒到后期,成品安化黑茶已供不应求,就开始炒“期茶”。

      “炒家精密筹划,有组织地出货,把经销商严格分级,控制其发货,最后炒家放量甩货,套取最大利润。”周先生说:“2011年左右,千两茶成品出厂价为2000元,市场价格达3000元,最后到了珠三角,零售价至少翻一番。”

      黑茶价格的上涨,与当年普洱茶的进击路径相似。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由于大量游资进入普洱茶市场,普洱茶平均升值100%-200%,有的甚至升值超过10倍以上;然而2007年下半年开始,普洱茶几乎在一夜间坠入谷底,当年600万元1公斤的茶王身价也只值10多万元,跌去50多倍。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如何防止重蹈普洱大起大落的覆辙,让黑茶的内在价值得以充分、客观地体现,成为整个行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白沙溪茶厂营销总经理王双如说,由于茶叶炒作对生产厂家没有好处,因此上游有意进行压价,严防经销商串货炒作。“我们会直接从上游控制,采取全国统一价格、配额制等办法,抑制炒作势头”。

      胡小姐也认为,黑茶最大的价值在于保健,以保健带动收藏。当价格过度背离,行业风险将随之提升,这也是其目前较为担忧的问题。

      品茶之趣在于省心,尽管炒茶之风由来已久,但浮躁的情绪与茶道的宁静内核格格不入。黑茶这种古老的文化载体能否从容漫卷,重新焕发生机,对于黑茶行业的参与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情”与“理”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