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版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信托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上市3月推大范围股权激励 绿盟科技核心人员人人有股
  • 光明旗下农工商地产拟借道海博股份上市
  • 海利得向上修正一季度业绩预告
  • 退市整理期:既要敬终,也要慎始
  • 重组遭遇黑天鹅 昌源水务继续支持香梨股份
  • 跟风改名的业绩隐忧
  • “绑定”创东方 管理层接掌长园集团几成定局
  •  
    2014年4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4版: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公司
    上市3月推大范围股权激励 绿盟科技核心人员人人有股
    光明旗下农工商地产拟借道海博股份上市
    海利得向上修正一季度业绩预告
    退市整理期:既要敬终,也要慎始
    重组遭遇黑天鹅 昌源水务继续支持香梨股份
    跟风改名的业绩隐忧
    “绑定”创东方 管理层接掌长园集团几成定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跟风改名的业绩隐忧
    2014-04-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姜隅琼 ○编辑 孙放

      

      就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名中多出现某些特定字眼,在不同的市场阶段,上市公司起名或改名时也追逐各式各样的热词,如“科技”、“资源”、“网络”等。所不同的是,人名多只代表起名者的情感和期望,而上市公司的命名则没那么单纯,有些只为赶潮流做股价,名字背后并无长久的业绩支撑。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2013年,在简称中带“网”、“信息”和“软件”的个股平均涨幅远远领先于其他股票,而带“科技”、“环保”、“文化”、“传媒”等热词的个股群体也表现不俗。毋庸置疑,这代表了经济转型升级阶段的市场偏好,相关行业及公司中的确不乏增长亮点。

      而这也“启发”了一些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通过改名来发布转型“宣言”。最新的典型案例如“互动娱乐”,其“曾用名”就是广为人知的星辉车模。3月底,公司在停牌中发布公告,表示:随着互联网对生活方式的深入影响,互动娱乐正日益成为主要娱乐方式。近年来,公司以互动娱乐为发展主线,积极拓展了网络游戏等新兴业态……未来,公司将努力拓展互动娱乐产业生态圈……故此更名。

      如此酷炫的新名字似乎应该引来市场追捧,不过互动娱乐在复牌后却经历首日跌停、次日涨停的巨幅波动。其间,机构席位密集现身龙虎榜,但卖出额远大于买入。事实上,受业务转型推动,公司股票自去年下半年起涨幅已逾300%,当前虽正式宣告更名,但投资者(特别是机构)似乎多数选择观望公司后续的转型成果。

      还有一家上市公司的“更名史”则几乎囊括了A股各个阶段的热门:这就是创兴资源,公司上市之初原名厦门大洋,后在2001年更名创兴科技,2007年后更名创兴置业,2011年再次改用现在的名字创兴资源。从科技热,到房地产热到矿产热,创兴资源的每次改名几乎都踏上了当时的热点,但热点过后,公司业绩却表现平平,股价自然也步步下探,低位徘徊。

      此外,还有一类改名并不伴随主业调整,只是出于宣传目的。如山下湖2012年7月更名千足珍珠,为自己的品牌作宣传,但因为沾上了“珠光宝气”,股价也在不到1个月内上涨了约30%,不过脉冲过后,并无业绩亮点支撑的千足珍珠,股价又继续“黯淡”。

      由此可见,上市公司更名后的股价爆炒,如无实质性业绩支撑,终是昙花一现。正如某券商分析师曾告诉上证报记者的,新兴产业市场空间、业绩弹性大,通过收购、改名“做股价”的效应十分明显。如果公司更名伴随主业的实质性升级,则有投资价值,但如果公司的转型、更名只是跟风赶时髦,象征性地做两个新项目,其业绩依旧低迷,则属炒作,势难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