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经济“季考”交卷
    稳过总理这一关
  • 国务院定向发力
    拟降县域农商行存准率
  • 宏观政策
    取向不变
  •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 从十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看政府施政思路
  • A股或延续存量博弈格局
  •  
    2014年4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经济“季考”交卷
    稳过总理这一关
    国务院定向发力
    拟降县域农商行存准率
    宏观政策
    取向不变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从十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看政府施政思路
    A股或延续存量博弈格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2014-04-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宙洁 实习生 金嘉捷 ○编辑 秦风

      ⊙记者 王宙洁 实习生 金嘉捷

      ○编辑 秦风

      

      尽管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7.4%的同比增速略低于今年全年7.5%的增长目标,但在一些外资行眼中,来自政府的扶持措施将继续维持经济的平稳运行。瑞银财富管理南亚洲首席投资总监、董事总经理郑汪清16日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便表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郑汪清对上证报表示,“政府会继续采取行动支撑GDP。从市场反应看,投资者也认为政府一定会采取行动。”在16日的交易中,尽管一季度GDP未能“达标”,但当日上证综指与深证成指同步小幅上行。而MSCI(明晟)亚太(除日本)外股指也小幅上扬近0.2%。欧洲主要股指在早盘也都普遍温和上行。

      不过,郑汪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储蓄水平过高及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问题。在他看来,如果房价突然大跌,会导致银行坏账率剧增,继而造成银行可外借的资金减少,这对中小企业发展不利。不过,目前还不会出现这一幕。

      无独有偶,花旗驻香港高级中国经济师丁爽16日也表示,房地产市场可能是中国今年面临的最大风险。虽然政府可能不会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但本季度可能会继续实施有针对性的宽松政策,特别是在房地产领域。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GDP的下降主要是受到投资增速放缓影响,尤其是房地产方面的投资。该行继续维持对二季度GDP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到7.1%的预测。

      中国经济降温曾被外界视为新兴市场所需面对的一大风险因素。但郑汪清对记者表示,今年稍早新兴市场曾承受压力,其背后包括三大原因,其一是来自中国方面的担忧,包括房地产、信托和影子金融方面问题,其二是土耳其的经济动荡,其三是乌克兰的地缘政治问题。

      而如今新兴市场面对的风险已在减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来自中国政府的扶持。郑汪清指出,中国政府采取渐进式行动的做法是正确的。这些扶持措施包括加强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等。

      “目前看来,中国已不存在很大问题,因政府已开始采取行动。尽管美联储开始缩减退出,但日本和欧元区央行还有可能加码刺激措施,因此全球整体流动性环境依然偏宽松。这些资金可能会再次流回新兴市场,并且从现在的价格看,新兴市场的股价很便宜。”郑汪清说。

      美银美林也认为,尽管GDP数据好于预期,但这不会改变政府对经济的扶持立场。该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16日在给上证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宏观数据说明中国经济在今年3月份取得了平稳增长,但这不足以支撑全年的增长目标。该行预计,中国政府将出台一些小规模政策,重点落在支持保障房、城市基础建设以及中西部基础建设等方面的财政支出。

      渣打驻香港大中华区 研究主管王志浩则表示,所有的前瞻性指标都很弱,这意味着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但该行预计中国政府在未来几个月会综合实施温和的货币宽松政策和更加激进的改革措施。